1998 年 莫妮卡在广州跟年轻画家们魏青吉、杨凡、段建宇等人
当代艺术这个词汇,是针对现代主义产生的,就像现代艺术是针对古典艺术而产生的一样,而每一个阶段的西方艺术,都包含着语言系统上大致鲜明的特征。但一千多年以书法为基本语言规则的中国古代艺术,没有在语言模式上发生根本变化。如果把20世纪初到20世纪70年代,作为中国现代艺术的阶段,那么,以西方古典艺术作为语言楷模的中国“现代”,能用西方现代主义的语言规则来评判吗?同理,中国当代艺术从70年代末至今,使用的语言模式涉及到我上面说的三个语言传统,那么仅仅用西方当代艺术的语言准则,能够把握中国当代艺术吗?在中国自古至今的艺术传统和历史中,从来没有过像西方那种在语言系统中一环扣一环的系统性、逻辑性的现象,而在乎的总是感觉的表达,而不在乎是不是创造了某种语言系统。
中国古代艺术虽然强调“文胜质则史,质胜文则野,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语)”,但似乎更在乎“文以载道”,而且,文,并非指西方角度的语言系统,而是指类似内容和形式的形式这个概念。语言系统对于中国古代文人,那是一个被默认和被悬置的东西,而现代艺术、当代艺术、中国古代艺术、西方古典油画诸种语言传统,对于今天的中国艺术家,似乎依然是被悬置的东西,他们在乎的依然是感觉,而且不管这种感觉来自社会,抑或政治。莫妮卡在她的文章中,多处说到儒家传统和中国艺术家的关系,但没有更详细的论证,如果莫妮卡同意我的看法,这起码是中国艺术值得研究的一个特点,好与不好,另当别论。
据查“当代”这个词汇的拉丁文词根是时间,就是说,当代艺术就是艺术家对当代人生存环境和生存感觉的关注,以及所产生的新语言模式的准则。从这个角度说,当代艺术就不应当向西方现代艺术那样,有明确的语言模式上的规则。年轻的法国博士顾磊克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论文,曾经就当代艺术作过详细的理论上探讨,可惜此文没有中文翻译,他的结论是:按照当代艺术的观念,中国在12世纪就有了当代艺术。如果从有意识的个人表现的书法算起,中国在3世纪就有了当代艺术。这个结论可能会引起很大的歧义。我的意识是想说,当代艺术这个词汇,是西方根据自己的艺术发展史创造的一个词汇,它也许不适应用来批判和研究中国的当代艺术,也许是不是当代艺术,对于研究和批评中国艺术的现状,都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不是好的艺术,以及那些艺术家以怎样的方式表达了怎么样的感觉,即中国文人所谓文质关系。在这点上,莫妮卡始终能从中国复杂而具体的文化和社会情景出发,用个人的真情实感去体验中国艺术家的作品,让我很感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