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BBC称中国富二代热衷艺术品收藏:欲体现社会地位
时间:2016年06月12日 作者: 来源:参考消息网
外媒称,林瀚花了100万美元(约合656万元人民币)买下了自己平生第一件艺术品,彼时的他只有26岁。那件作品由中国画家曾梵志创作,曾经登上过一份艺术品目录的封面。而林瀚之所以决定买下这幅画,是因为他知道此举肯定会引发媒体和艺术界的关注。
据英国广播公司网站6月7日报道,如今,4年过去了,林已经自豪地成为了M-Woods的老板兼创始人,那是一间位于北京潮流艺术区的博物馆。
这位年轻企业家20多岁时便通过成功创办和管理一家设计咨询公司赚得了不菲的财富。他随后将由此获得的利润投资于股票和房地产市场,但他却并不快乐。
“我以前的生活很无聊。”林说,“我先是收藏自行车标,然后是汽车。但这些都不足以满足我的想象力。两年半以后,我开始收藏艺术品。”他对英国广播公司说,他最近刚刚花了10天时间去欧洲参观了一些基金会和博物馆。短短几年内,他已经收藏了200多件艺术品。他计划每年投入300万美元购买艺术品,但却总是超支。
报道称,林瀚是二十几岁的中国年轻富豪群体中的一员,他们并没有将巨额财富用于购买大牌服装,而是把资金投入到雕塑、绘画和装置艺术中。
报道称,这群人在中国被称作“富二代”,由于从父辈那里继承了巨额财富,但却浮夸而自大,他们屡屡遭到媒体和公众的批评。不过,一些富二代正在试图改变这些财富给他们塑造的个人形象。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受过更好的教育,也比父辈更有见识,所以他们期待通过不同的方式来体现自己在中国社会里的较高地位。
这些新富阶层的孩子多数都受过良好的教育,而且在海外获得了广博的见识,家境也很富裕。根据《福布斯》中文版和北京金融管理公司复华资产的测算,到今年底,资产至少为1000万元人民币(150万美元)的中国人将超过112万人。
41岁的弗兰克·林也是一位艺术品收藏家兼画廊老板。他曾在澳大利亚学习美术,后来在加拿大居住了6年。
林瀚预计自己今年大约会购买300万美元的艺术品,弗兰克·林则会花费5万至6万美元。作为中国当代艺术画廊北京艺门的创始人,梅格·马吉奥表示,中国买家的平均开支为1万英镑(约合9.6万元人民币)。
“中国艺术品藏家群体的确出现了新的趋势。以前的藏家平均年龄为50岁,现在更接近20岁。”佳士得亚洲区总裁魏蔚说,“其中很多都是富二代。我过去两三年见到了很多新面孔。中国对艺术品的热情普遍很高。”
“他们的父母忙着赚钱,儿女则在购买艺术品。他们都受过良好的教育,经常逛博物馆。”
魏蔚表示,今年的这个趋势源自多项因素的共同刺激。首先,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到海外旅行。其次,新一代藏家的知识更加广博,在选择藏品时也更为理性:他们会购买自己喜欢的藏品,而不只是将艺术作为一项投资。最后,随着这一地区的艺术市场不断繁荣,香港和中国内地也涌现出更多的画廊、拍卖公司和艺术机构。“这些因素都能培养艺术品收藏家。”魏蔚说。
“如今的中国藏家比较兼容并蓄,他们并不局限于特定的年代或地区。典型的藏家是生活安逸但又想改善生活品质的中产阶级。这是个教育过程。”马吉奥补充道。
报道称,他们通常都会追求多样化的投资选择,提升自己的公共形象,并通过艺术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国家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文化。与父辈们更关注于购买中国古董不同,他们并不排斥购买海外艺术品。他们更有冒险精神,选择投资目标时也更为大胆。因此来自西方艺术家的现当代艺术品也在进入中国艺术品收藏市场,而在此之前,这块市场一直都被中国古董主导。
随着中国藏家的影响力在世界各地不断扩大,他们也越来越多地登上了海外媒体头条。在去年的苏富比春拍上,3位中国买家总共花费了1.16亿美元。另外,大连万达集团也斥资2990万美元买下了莫奈的《睡莲池与玫瑰》。
根据最新的TEFAF艺术品市场报告,中国市场去年总销售额达到116亿美元。尽管这一数字较2014年大幅降低23%(一定程度上源自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但中国市场在全球占比仍然高达19%,仅次于英国和美国。
这意味着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买家到海外购买艺术品,并前往世界各地参加艺术展,而中国当地的画廊和拍卖公司也在中国大陆推介越来越多的海外艺术家。
魏蔚表示,佳士得目前有三分之一的销售额来自亚洲,总额大约为20亿美元,其中有三分之一来自中国大陆。她预计中国市场今年的销售额将保持稳定。
报道称,尽管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可能令一些股票投资者感到担忧,但中国的艺术品收藏家依然在购买藏品。
“这个市场成熟的速度很快。它现在与伦敦和纽约的差别已经没有那么大了。”马吉奥说。她还补充道,她的画廊的销售额增速与中国中产阶级的壮大速度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