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互联网时代的街头艺术,从次文化到掘金产业

时间:2017年04月28日 作者: 来源:创业邦 
 
   一家名为“My Art Invest”的法国初创公司就是明确建立在对街头艺术价值会增值和这是一个从未有人投资过的新兴市场的假设上的。通过提供购买艺术品股票的机会,它利用了现代街头艺术的全球化、数字化及金融化本质。

   即使在这个高度以市场为导向的街头背景中,街头艺术和传统艺术之间依然存在一些区别。街头艺术家更少受制于画廊,他们不太依靠画廊建立名声、人气,甚至不用靠画廊售卖他们的作品。
这种从画廊老板到艺术家的权力转移赋予了街头艺术家对他们自身公众形象和作品售卖方式及地点的更大控制权。

   罗亚(Roa),以巨型黑白动物涂鸦著称,是最受尊敬的街头艺术家之一,但他除了在世界各地的墙上留下作品,从未售出过一份印刷版。他每年举办3到4次低调的画展,并且极力确保他的作品不被艺术品交易商买下用于在二级市场出售。

   印刷店

   商业化一直是困扰街头艺术家们的棘手问题。尽管阻力依然持续,广阔的视野却已生根发芽——赚钱是件好事。至关重要的,是你怎么赚。

   街头艺术家开启印刷版商业模式的典范是班克斯和其他像本·埃内(Ben Eine)这样的人。本·埃内已着手为班克斯制作丝网印刷作品。他们刚开始以极低的价格小批量(50-200)销售签名印刷品是在10年前。到了2008年,一套50枚的班克斯凯特·摩斯丝网印刷作品在拍卖会上卖出了9.6万英镑的高价。
 

本·埃内
 
   乌泽尔-爱德华兹是受影响的几位街头艺术家之一。“你算算就会知道,出一版印刷品的钱都能买套房子了。我接受这种模式并乐于按此经营。租用画廊空间的租金就靠它了。”乌泽尔-爱德华兹通常每版卖个100-150份,每份200英镑。

   纯粹邪恶(Pure Evil)、奈利达夫(Nelly Duff)、偷来的空间(Stolen Space)、墙上的画(Pictures on Walls)以及拉扎里季斯(Lazarides)是伦敦最著名的专营“都市艺术”的画廊暨零售商,在那里,来自初次购买者对街头艺术印刷版的需求开始兴盛。

  
发现侵入者

   迄今为止,街头艺术对日常买家的主要吸引力在于其简单纯朴和对流行的敏感度,以及萦绕不散的一股叛逆之气。艺术家们在小心靠其作品赚钱的同时也热衷于保留民俗风情。

   侵入者(Invader)是受复古电脑游戏启发,自1990年代末期开始便往墙上打马赛克的法国街头艺术家。

   这些像素似的作品分布于60多个城市,一眼就能被人认出来。这位艺术家甚至提供了一款iPhone应用,让用户可以在世界任何地方捕捉并确认发现的“侵入者”。至于其商业结果?各种各样的侵入者印刷版随着印制品、瓷砖、书籍、地图甚至他自个儿网站的侵入者磁带而出售。几年前,一份“侵入者”复制品卖出了大约25万英镑的高价。

  
轩尼诗的希望

   最成功的街头艺术商业化案例当数谢泼德·费尔雷(Shepard Fairey),这位巴拉克·奥巴马“希望”宣传海报背后的艺术家。即使在那幅海报给他带来巨大的国际赞誉之前,费尔雷就已经利用他街头艺术家的名头打造了一个服装品牌——Obey,这一品牌目前已成为数百万美元的生意。

   费尔雷还试水诱人却又高风险的消费品牌合伙人领域。
 

谢泼德·费尔雷,柏林
 
   他甚至觉得有必要在他的网站上解释一下最近与酒类品牌轩尼诗的合作。“我期待以能培育我钟爱的文化的方式与品牌合作。轩尼诗有着高品质的产品、气韵与传承,是个备受推崇的品牌,因此我很清楚他们能以绝佳的方式展现我的作品… …街头艺术是自由的,但我也赞成艺术和商业彼此需要、相辅相成而非冲突对抗的观点。”

   企业和消费品牌向其他街头艺术家挥舞着金额日益增加的巨额支票,诱惑着他们归入品牌旗下。

  
对艺术精神的威胁

   以在东伦敦挥洒喷涂的迷幻主义字符而蜚声艺术界的伦敦艺术家本·埃尼,接受了来自英国维珍大西洋航空公司的一份有利可图的委托——为这个航空公司的休息室增彩。微软、匡威和耐克则在他们最近的广告中启用了街头艺术家和公共墙壁。这预示着将有一群街头艺术代理商和经纪人投身进在艺术家和品牌间建立联系的浪潮中。

   很多街头艺术家依然对这股趋势感到不太舒服。对这些艺术家而言,街头艺术最先吸引他们的就是那种反正统文化的精神,而这股艺商结合的趋势给这种精神造成了威胁。艺术家们对此是十分敏感的。

   不过最近的例子证明了即使是坚定的反商业艺术家也会被卷入对其作品价值和归属的争论中。就在今年8月,艺术家斯迪克(Stik)求助于律师要求一家公司停止在企业宣传片中使用他的作品(很讽刺地,这幅作品名为“艺术窃贼”)。

   “赚钱并不可耻”

   斯迪克的例子激起了很多艺术家对街头艺术商业化中的某些道德规范与守则的质疑,带着一种“如果有人要赚大钱,那个人最好是我”的态度。
 
 

斯迪克,“艺术窃贼”
 
   拉扎里季斯说,企业委托的工作只是街头艺术产业中很小的一部分,但是仍然有部分人对街头艺术家的任何商业活动都持仇视态度。

   拉扎里季斯回应道:“通常总是那些蠢货平面设计师在找麻烦。赚钱根本不可耻。如果这些人不能赚钱,那就只有富二代名二代能从事艺术了。”

   纯粹的涂鸦作家和标签客就与这种立场几乎没有什么关联。他们毫不掩饰对这种装饰墙面的“美图”的蔑视。吸引到大批观众的抢眼作品只能得到他们一句“玩具”的蔑称。像标签客覆盖抹去作品之类的物理冲突也并不少见。

   关于在公共墙壁上标记作品的合法性的争论模糊而又困难,恰恰体现出街头艺术从领地圈占和叛逆标记的杂乱世界迈向主流的不可否认的商业世界的艰难演变。在这个世界里,官方许可通常是必要的,班克斯们被压在有机玻璃里固定住以防止被盗。

   从破坏到美化

   这也是精明的业主还没遗失的睿智之处。在二三十年的时间里,在墙上写写画画已经从对建筑的破坏和代表着一块地方的荒废,演变成了对建筑对区域的强化、美化和高雅化。

   高盛地产就是一家将曾经的棚户区转变成街头艺术项目唱主角的温伍德艺术区的美国公司。同样的故事发生在布鲁克林的布什维克社区,这次是得益于布什维克艺术群体与强力地产开发商的紧密合作。

   盖比·勋伯格(Gabe Schoenberg),在布什维克经营一家街头艺术旅游公司,他注意到:“他们将城中被认为不好的地段拿下,将之改造升级。是艺术促成了这种有利发展。当然,真正的赢家是开发商。”
 
DALeast
   街头艺术的未来

   在很多人看来,利用街头艺术辅助中产化进程,从街头艺术的叛逆本源意义上说已经可看作是街头艺术已死的进一步证明了。

   它不再是小众人群游离于法律之外的自留地。自从闯入主流文化,街头艺术就已被合法化、清洁化并被包装成了消费艺术品。

   从商业角度看也有令人忧虑的地方。街头艺术很可能沦为现代文化对“明日之星”的贪婪胃口下的另一个牺牲品,它们会被探寻、追捧、过度炒作,最终热度消散徒留疮痍。

   但另一方面,社交媒体和互联网也帮那些曾经一度被限制在街头喷洒涂抹的天才艺术家们打开了赚钱途径,现在他们可以以自己的作品谋生了。这不仅仅解锁了街头艺术家的机会,也将“艺术”呈现在了更多人面前。

   街头艺术产业今年还将继续攀升,通过网络和专业画廊卖出更多的印刷版和画作。随着新的物理和金融基础设施开始成形,随着代理商、画廊、原创作品和印刷版的入驻,街头艺术市场从未如此之像传统艺术市场。
 

 

责任编辑:编辑去阿特首页
我来说两句>>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合作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