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中国当代水墨年鉴五周年特展亮相南艺美术馆
展览向参展艺术家们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试图从绘画作品中讨论水墨作为绘画本体最核心的属性,而艺术家们也通过作品回应展览命题,从而回应当代水墨的核心问题。
参展艺术家李津表示,“35年前我在南艺进修,也是第一次来南京,李小山、周京新这些艺术家和朋友也影响了我,如果没有南京,也许我是另外一个李津。当代的水墨作品有这么多的风格和面貌,这是时代造就的,我想说的是,如果我们一直用‘穷途末路’来提醒自己的话,我们肯定比现在画得都要好。”
展览现场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刘庆和认为所谓的“闭环”其实是一个正常的生态,每个艺术家都有自己的角度,看似是从各自的视野出发,其实都是与大环境相关的,没有对错,就是一种存在。
展览现场
江苏省国画院画家秦修平坦言,李小山一直是冷眼旁观的,“闭环”这个词囊括了水墨画当下的困境与可能性,提醒大家不要沉迷于现在的“水墨热”,通过裂缝照进闭环的这道光,将为水墨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也将迎来水墨真正应该呈现的状态。
展览现场
北京工业大学副教授王煜说:“其实我们都是档案中的一个个案,水墨的外延在拓展,但是水墨的内核是一直不变的,对水墨的敏感性是我们的民族基因带来的优势。李小山先生曾经一句话激起千层浪,闭环可能是一个周期性的,而不是封闭的。我理解的闭环,是螺旋状向上的圆环,大家对水墨的理解会越来越精确,当代水墨的艺术家也在做出更多努力,让‘当代水墨’的概念深入人心,影响更多的受众。”
展览现场
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魏青吉认为,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家从不自信到慢慢自信,到现在显得比较自信的状态,是进入了一种惯性,需要再做拓展。
“中国当代水墨年鉴”从2016年发起至今,行至五年,持续以“年鉴”的形式,广泛吸纳具有创新精神和探索意识的当代水墨艺术家,全面地呈现年度当代水墨的崭新面貌,不仅在水墨发展史上留下一笔宝贵的财富,其展现的学术、先锋、专业的态度,也为水墨艺术的未来发展树立了典范与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