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雷双:虚无深渊旁的舞蹈

时间:2022年10月19日 作者: 来源:阿特网

 

 
玫瑰之音  2022  麻布油彩  80x60cm

 
我是一个以表达为生存的人,而绘画是最令我沉迷的事,(其次是文字),那么它就成为我表达感受、欲望、思考的载体。
 
其实我对艺术的热情与追求正是对抗虚无感的方式,是为自己找到的活下去的理由。艺术是精神的显现,于我来说绘画创作也是精神自我燃烧过程,这个精神因找到与对象物的结合而创立了自己的修辞学,从而让自由激烈的身心获得一种外在的形态。
 
我将自己的艺术创作称为虚无深渊旁的舞蹈,比如向日葵、玫瑰、荷花,还有抽象表现作品,它们是源自一个充满生命虚无感的人转化出的艺术现实,就如哲学家德勒兹所说:“人们一思考,便必然面对一个生与死、理智与疯狂的线,这条线将你卷入,人们只能在这条巫师的线上思想……”我就是踏在这条巫师的线上,方生方死。
 
回顾自己的艺术,从九十年代初的黑白“瓶花”到随后的红与黑“大花系列”再到2000年以后的“荷”及“日食葵”,直至抽象表现及具象的”玫瑰”等,大都与黑白相关。我想,我思想的底色得益于黑夜的赠与,呈现在艺术上趋向于黑白即是一种有意无意的选择,也许还与我血脉中流淌的祖父辈中国文人那黑色(即水墨)的血液有关。
 
我的两类抽象性创作:《光寂》属于仰望天空,《褶皱或展开》及《大自然的和声》属于谛听大地,都是由客观对应物所激发出的对“未知”的体验。
 
我的作品有着生命的风格,于是那生命可能性的创造使画面的种种元素呈现出“非有机体生命的力量”。我赞同罗兰巴特说的艺术风格不是刻意的选择而是从作者的身体和经历中产生。我的创作仿佛是通过身体的“受孕”,而使得作品源源不断,而作品与作品之间有点像德勒兹说的“根茎”,相互纠缠、应对、连接,有时在某一个结点又开始自我繁殖。我不在绘画中思考,我在绘画中生存——尽管自由生成的思想常常赋予我灵感。
 
 
灵魂之舞  2009  油彩丙烯  146x114cm
 
 
玫瑰,纯粹的矛盾  2020  油彩丙烯  100x80cm
 
 
雷双在绘画风格上的发展,不完全是根基于对形式结构的追求而来。换言之,雷双对艺术语言经年累月的探究,使她同时也在不断地完成着自我启蒙。举凡《灵魂之花系列》、《日食葵系列》、《向里尔克致意系列》等等,都负有雷双的“历史”记忆和经验现实。
 
……雷双以“画”与“话”并置,用“双翼”寻找能够体现精神力量的视觉形式,追求作品的精神能量,或许正是她从绘画和文学的双重视角对文人艺术家身份的自觉凝视。这样的一种艺术创作状态亦即生命存在的状态,使雷双超越中西绘画传统的鸿沟,在当代的语境中上溯了中国的“抒情传统”。
 
宋晓霞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
雷双:性灵的舞者(节选)
 
 
 
向里尔克致意(两联) 2011  麻布油彩  146x228cm
 
 
向里尔克致意  2008  麻布油彩  130x97cm
 
 
雷双的艺术是真正意义上的本体绘画,是纯粹绘画意义上的绘画。
 
从《向日葵》到《荷花》,在哀婉的深情与炙热的坚定之间,绘画获得了内在的情感张力。雷双的《葵首》,其激烈与昂扬的生命姿态令人过目难忘,甚至不同于梵高,这些头颅一般的葵首如同被折断了的生命之头,是一个断首、一个现代性的痛苦生命,我想梵高顶多是把耳朵砍掉了,而雷双的作品中断首和折断的彻底性超过了男性,暗示出个体生命的疼痛和痛苦,体现出当代绘画罕见的品质。而《玫瑰》系列则让绘画进入了灵魂的颤栗,这是哀歌中的挺拔,也是开放中的悲鸣,让玫瑰的咏叹获得悲剧的诗意深度。
 
随后雷双又回到中国传统水墨艺术的内在意境,来化解个体在现代性的虚无情感,让个体的歌吟融会到大自然的浩瀚之中,创作出《大自然的和声》,《有光系列》与《褶皱与展开》,这些作品让雷双更为关注油性绘画的水性转化,让油性与水性、光感与气化微妙地融合,雷双探索了油画语言在抽象构成与自然态势之间共生的可能性。最为了不起的则是2016年开始的《光寂》系列,她让中国绘画重新获得了与宇宙共感的神秘,这是具有启示性的宇宙语言,是极为简约但又极为美艳的线痕姿态。这是诗意的救赎,是诗意化的艺术宗教语言在当代最为恰切的表达。中国绘画只有走向普遍性的宇宙语言才可能生成出自己的原理。
 
夏可君
策展人、批评家
雷双的光之语:绘画的贡献(节选)
 
 
光寂三联  2017-2020  麻布油彩  146x342cm
 
有光系列之六  2021  丙烯油彩  100x160cm
 
 
荷之波-有光系列  2018  丙烯油彩  104x180cm
 
 
……在雷双抽象表现主义风格的作品中,我最欣赏的是“光寂”系列,这一组作品的个性更鲜明,既有光又有色,既有想象又有理性。她所谓的理性主要体现在对螺旋形几何曲线的运用,这个特别别致。我觉得这是中国所有的抽象表现主义绘画中非常独特的一种形式。我把这样的作品称为抽象,因为抽象是生命和宇宙本质的揭示。而在中国有大量凭直觉靠感性作画的人,他们往往采用泼彩泼墨的方式来制作所谓的抽象画,这种形式是通过色彩自然的流动,呈现出一种偶然性的形象,它仍然模拟的是自然界的外在表象,跟抽象艺术是背道而驰的。我甚至认为如果没有一点理性的话,抽象绘画还有什么价值?
 
因此,我仍然要强调抽象艺术的标准,强调抽象艺术的理性。从这个角度来讲,雷双的“光寂”系列,它给中国的抽象表现主义绘画提供了一个新的面貌,我觉得这是一种突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抽象表现主义在西方已经变成了民俗化的一种绘画风格,现在要创造出一种新的面貌非常不容易。那么雷双通过这样一种几何形的方式,为抽象表现主义打开了一个新的大门。
 
王端廷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
外国美术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抽象艺术的理性标准(节选)
 
 
红与黑(1995喷薄—2013日食葵)麻布油彩  240x312x120cm
 
 
 红色书写之一  2005  麻布油彩 180x312cm
 
 
从九十年代至今,很多艺术家只有作品数量的增厚,少有质的跨越,包括很多女画家90年代以后就停滞了。像雷双这样在一个自我封闭的世界中,不断挑战,不断的探索,不断跨越,在新的维度上创作出新的绘画形态的人极少。她从具象到意象再到抽象——从象征性表现主义跨越到到抽象表现主义。今天她以灿烂辉煌的业绩响誉画坛。
……雷双的经典作品是2000以后的“向日葵”,以“向日葵”为象征性的政治符号。比如1998年的《夜与昼》、2005年的《红色书写》、2007年的《日食葵》等。画面中隐喻着矛盾、对抗、无奈、反讽,触及了时代的伤痛,凸显了人们的生存体验。她画的“向日葵”,以独特的象征性语言,爆发出巨大的震撼力。
 
陶咏白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
雷双作品中的两种形式(节选)
 
 
时间之镜  2019  麻布油彩 146x114cm
 
 
在我看来,雷双的这些光在作品上的表现是用自己心灵的色彩造型给观者呈现一个她自己的内心之光。她是一位用光感在画面呼喊的艺术家。这些光既无固定形态,又无固定光源,恰好表现了她内心无所不在、无以所投射的一种纠结、恐惧和执着。这些光系列的绘画痕迹就是她与这些恐惧僵持下而产生的一种无声的火花。这火花没有温度,也是无声的,只是静静存在的。如同她的作品。你可以说她表现的是女性题材和心理;你也可以说她是无奈之下的女性的一种无言的无声的倾吐,或甚至连温度都没有的一种挣扎。这些作品是一种尖锐而无形态的光感-—这种光感会在我们看这些作品的时候,侵蚀到我们视觉神经的每一根末梢而产生和她的作品的共鸣……她内心的人生之光和人生的纠结必须要放射出来。她的光系列,营造了一个她内心的心波场—你感受到了吗?
 
曹星原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美术史系
教授、艺术文化学者
雷双的画是心波之光(节选)
 
 
痛苦的黄金  2016  麻布油彩 146x114cm
 
 
我在观察90年代女性艺术的时候,将雷双的花作为一种象征,将她的花与个体的生命相联系,觉得她是用变异的方法描述女性的生命体验以及女性成长过程。
 
现在我仍然在用女性主义的方式观看和分析这些作品,因为雷双的葵花和梵高以及其他艺术家的完全不一样,她是把它看做是自己生命的部分、身体组织的内容,情绪和生长背景以及各种复杂结构一起组成一种生命网状的平台,而不是仅仅一种观念的象征。“葵花系列”作品能够代表雷双艺术的特质,雷双跟别人不一样,她带有自己的毛毛草草,风风火火的态势,带有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代表了中国女性在变化多端和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的一种特征。我们能从她的作品里感觉到她的烦躁,她对生命流失的惶惑和困惑,她对鲜血与生命的警醒和恐惧,以及她的敏感与勇气……艺术为什么打动人?它的情感从哪来?在这方面我要感谢雷双,她向我们确定地展示了不能确定的生命历程。
 
徐虹
中国美术馆研究员
“花”的力量 (节选)
 
 
 
雷双,祖籍湖南长沙,生于书香世家。祖父雷恪及伯、叔祖父在中国美术史上被称为“湘史三杰”。现居北京。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五届创研班毕业。 
 
2021年入选亚洲影响力TOP100顶尖当代艺术家榜单(BNAAC亚太艺术研究中心/比佛利北美当代艺术中心)。2022年参加《第一届威尼斯元宇宙艺术年度展》 于意大利威尼斯军械库。1996年应美国女艺术家联盟之邀参加首展在纽约联合国大厦举办的BEIJING AND BEYOND国际巡回展。1999年作品“夜与昼”获美国亚太艺术研究院颁发的优秀奖并赴华盛顿市参加颁奖仪式。1998年及2008年两次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2019年在嘉德艺术中心举办大型个展“光之语—雷双艺术展”。由哈佛大学出版、由美国艺术史学者撰写的《身体的印刻与性别的经典:当代中国的女性艺术(Inscribing the Body and Gendering the Canon: Women’s Art  in Contemporary China.)》,有针对雷双艺术的专题学术性分析、讨论,刊载四幅艺术作品。
 
责任编辑:杨晓艳去阿特首页
我来说两句>>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合作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