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孙莉:找寻空间自身的独特性
时间:2023年10月12日 作者:artnow 来源:artnow by Noblesse
8月,成都A4美术馆将主场馆从麓湖迁至麓镇。对于今年恰逢15周年庆的A4来说,无疑标志着馆长孙莉在不同的空间去探索与实现美术馆功能的一次全新探索,也为我们昭示了建筑与艺术之间存在的活性。
当罗曼·西格纳开启他为麓湖·A4美术馆量身定做的装置作品《椅子》时,这件关于水的永久性作品,也是艺术家至今唯一一件在中国的固定装置,是其献给机构10周年庆的礼物。
曾在麓湖·A4美术馆举办过的罗曼·西格纳个展
一晃五年时间过去了。2023年8月,A4美术馆15周年之际,以全新的面貌示人――将A4的主场馆A4美术馆(A4 Art Museum)迁到麓镇的山顶广场,麓湖的空间变为A4:X艺术中心(A4:X Art Center)。此外,在原有A4美术馆品牌的基础上扩展为A4美术馆文化集群,除了两座美术馆,A4儿童馆(A4 Kids)和A4国际驻留艺术中心(A4 Residency Art Center)应运而生。各司其职的同时,做到在专业领域更加的深耕。
位于麓湖生态城艺展中心,原麓湖·A4美术馆 现在的A4:X艺术中心
对于机构的发展,馆长孙莉表示,A4一直是一个学习型的美术馆。是通过学习和研究,通过合作的艺术家和各类项目,在逐渐成熟的团队中,慢慢成长起来的机构。同样,作为美术馆建筑空间的载体,A4美术馆同样经历了三个场馆时期。从2008年麓镇莲湖畔的A4当代艺术中心,到2016年迁址麓湖转型为民办非盈利美术馆,再到麓镇山顶广场。而这每一个场馆,都经历了空间改造。
孙莉调侃自己,就是一位“改造命”的馆长。
最早在麓镇,建筑标号为A4的独立建筑在最开始规划时是作为餐饮使用的空间,机构拿到以后前后进行了两次改造;麓湖艺展中心的空间由于市政规划,将近有一半的美术馆展示空间被截断,迫使机构不得不在剩余的建筑体内找寻合适的空间重新规划;重回麓镇的A4,将原本麓山美术馆的空间条件以及配套功能都做了升级。调整了美术馆的出、入口,建筑立面,新增了咖啡厅和艺术品商店,并设置了文献中心与会员中心。
位于麓镇山顶的A4美术馆新的主馆
不同阶段的A4,在实践中回答了一个问题,即“并非一定先要有一个完美的空间,才能做好一个美术馆”,这也与机构“终身学习”的姿态,是一致的。孙莉坦言道:“美术馆首先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和特点,核心一定是你想要去传递的内容,而不是一味的追求‘大而全’,这是我对空间的理解。专业的艺术机构,应该具备在限定空间中充分呈现艺术表达的能力。当你逐渐找到一个特殊型空间的特质后,在现有空间条件基础上,通过内容的转化,用适合的作品建构一个具有差异性的空间,让观众产生独特的认知,这是美术馆要去做的事情。”
孙莉认为,今天的美术馆空间应该熟悉场馆,在差异中找寻空间自身的独特性,类似包豪斯建筑的白盒子,今后会越来越失效。充分利用空间的特性去创作它的独特性,这一点非常重要。“其实有很多人对麓镇莲湖畔的A4当代艺术中心,也就是老A4空间的印象特别深刻。当时我们根据三层空间的特质,不断策划并推出适合每一层空间的作品,逐步让观众对这个空间形成记忆点。麓湖馆亦是如此,这个馆有着足够的丰富性,不仅有展厅,还包括二楼的儿童馆、图书馆、小剧场、报告厅和三楼的小花园。建筑的丰富,让观众有着更多维度的体验感。”
经历了15年,A4美术馆又重新回到了麓镇,这个机构起步的地方。只不过最开始,是在山脚下;这一次,是山顶上。
同样,小镇这些年也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2008年A4启幕时,整个麓镇只有这一家机构,更多的地方还处于工地状态。A4成为了先锋实验性艺术的聚集地,吸引着文艺爱好者来到此处。可以说,那个时候来麓镇的人,只是因为A4在这里。随着十多年城市发展和时间的沉淀,今天的麓镇已经完全成型,这座具有浓郁斯托纳卡风格的小镇,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同时也集合了商业、文化创意等内容,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来到此处的人,拾级而上,走到山顶,便会看到新的A4美术馆。这里是城市目的地,同时也是文化的高地。为了给观众提供更好的体验感,A4美术馆的更新改造,希望以一种崭新的方式,探求更为开放且有生命力的艺术社区。
据孙莉介绍,这次的改造设计和天仝建筑商量了很久,在尽量减少对原有建筑立面改动的同时,优化展览动线,解决原有建筑楼层不够明晰的问题。“在建筑立面上,我们做了很大的改变。在整个欧式的建筑外观上,增加了更多现代的元素。形成一种古与今、过去与现在的对撞。我们希望观众看到它的第一眼,就能产生共识:美术馆不再是一体化的单一建筑,而是可以通过时间去更新和重新诠释的。此外,针对之前建筑楼层过于多层所带来的迷失感,我们也对功能空间重新进行了梳理,让观众更容易的获取自己所处楼层位置。对展厅的流线进行了优化处理,对内部的基础设施设备进行了更新。在很多看不见的地方,进行了升级。”
同时,美术馆把原来的出口和入口进行了调整。原来的入口层,变成了现在的出口和广场层。此处,机构与“为时咖啡”进行合作,未来给小镇带来更多咖啡生活的同时,也提供了大家休闲、交流的场域。此外,艺术品商店的设置,也让观众再观展之后,把艺术品可以带回家。
A4美术馆的文献中心,被设置在了四楼的空间。孙莉表示,今后机构会进行大量的关于文献梳理和研究的工作,在此基础上再去策划展览。“有很多艺术家的文献资料急需整理,特别是对于西南地区的艺术家,文献中心会成为学术研究者们可以使用的专业空间。我们也会组织大量丰富的研讨活动,将文献中心作为学术发动机,推动美术馆在学术方面的工作。这也是目前,麓湖馆A4所不具备的。”
A4美术馆新馆内规划了宽敞的公共教育空间,目前正在展出A4美术馆15周年文献展
同时,四楼还设有公共教育的空间,开展大量的公教活动。不仅是美术馆,麓镇整个山顶广场,都可以连动起来做大量的活动,艺术项目。真正做到从美术馆出发,将艺术的氛围和活力,带到整个山顶,辐射整个小镇。她指出:“从这个角度来说,A4从山脚走向山顶,以此作为制高点,将艺术渗透到整个小镇。‘空间’的概念,也就从这一栋建筑,扩延开来。”从最初的当代艺术中心,到后来的美术馆,A4从“能做什么”到“要做什么”,脚踏实地的往前走着,通过15年的沉淀和累积,继续实现机构在艺术上的更多设想。
说来很有意思,大卷伸嗣个展“灵韵之光”作为机构15周年的特展,筹备了三年之久。也就是说,本来这场展览应该是放在麓湖馆的A4空间内来呈现的。由于客观的原因,时间被一再拉长,甚至停滞。去年,当A4美术馆确定新馆后,这场展览才得以完全敲定。
空间的变化也带来了作品上的调整,包括展陈方案,有一半都进行了变动。大卷伸嗣非常重视在地与空间的融合,此前机构也是做了很多前置性的工作,通过大量的线上会议,让没有办法到场的艺术家能有更多的了解,让作品与当地产生更多的关联度。
A4美术馆新馆开幕展览大卷伸嗣首展“灵韵之光” 回响·无限,2023 岩彩、毡布、地毯、LED灯、镜子
之所以选择大卷伸嗣,孙莉认为这与机构秉性的策划国际项目的标准和原则是一致的。并不是因为他是大师,他的作品好看,影响力足够大。相较于此,A4更看重所邀请的国际艺术家能为这座城市带来什么,能与这里的观众,艺术家,城市的创作者们之间产生怎样的关联。这种连接性和对话性,是具有价值和力量的。“大卷伸嗣是一位非常具有哲思性的艺术家,作品有着很强的东方哲学意味,能够让观者在其中找到很多共鸣。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如何重新认识自我,认识世界,认识我们和宇宙之间的关联,回到内心深处找到自己的位置,这些思考是非常有价值的。他用一种柔性的力量,用个人独特的处理作品细节的方式,给人以视觉盛宴的同时又直抵内心,非常有感知力。”孙莉强调,与优秀的艺术家合作,不仅仅机构受益,对于整个城市的艺术生态,艺术家对于作品的创作,观众如何理解艺术这些层面,都是良性的。
A4美术馆新馆开幕展览大卷伸嗣首展“灵韵之光”
重力与恩宠
高7米的巨大花瓶内有一个可上下移动、
有明暗变化的12面体灯光装置,金属瓶身激光雕刻动植物图案
不仅是对于艺术家的选择,如何“打破美术馆的边界”,也是A4一直努力践行的。
“今天的美术馆与十年前相比都有着很大的区别,信息时代之下,艺术展可以在更多的空间内呈现,商场、社区、公园,当很多作品进入到更为广泛的公共空间时,观众对于展览会产生不同的感知与诉求。今天的美术馆,必须面对这样的变化。不能以你的标准为标准,要讲究方法和策略,需要把专业的学术的内容进行转译,输出给更多的观众。”面对美术馆如何打破边界的问题,孙莉认为,不能迎合观众,但要理解观众。
“美术馆具有推动审美,艺术启蒙的社会责任,在保有专业度和学术领域纯粹性的同时,我们要去做观众研究。让观众进入艺术系统内,成为非常重要的一个主体,而不是被灌输、被俯视的群体。这是作为美术馆机构特别重要的态度。因为你的艰涩,会树立一道墙,把观众挡在外面。因此在A4的展览,我们会不停的强调,一定是要让观众有进入到艺术作品的可能性。”
同时,孙莉谈到,这几年,A4做了大量的观众研究方面的工作。机构不再关注大数据的方式,而是回到真实的每个人,对每一位观众进行跟踪式的调查。并且和牛津大学人类学专门做观众研究的博士进行合作,深入的研究观者的诉求,障碍和这背后的机制。这些数据也为我们今后的展览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帮助。
这也是“新美术馆实践者”A4对机构“用艺术连接人与人,激活创造力”理念的具体动作。
在孙莉看来,今天的A4,不再是一个只承载艺术家创作、研究和收藏的平台。更应该让公众参与到美术馆的日常工作当中,关注人、关注空间,以及在这种空间机制当中所产生的制度性变化。通过对话,真正做到“用艺术连接人与人”,以此激活创造力。而这些概念的提出,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通过长期的实践过程中,被总结和提炼出来的。“以有价值的文化艺术内容,和城市产生紧密的共振,真正推动这里文化和艺术的发展,让这座城市更加具有活力和魅力,是美术馆的责任,也是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期待在未来,艺术不再存在于象牙塔中,而是更多的回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变成更加公共性的事情。”
A4美术馆新馆开幕展览大卷伸嗣首展“灵韵之光”
漂浮/临界之气·核·地/临界之气·核·天
亚克力板、亚克力镜、铝、电机
艺术家构建了一个关于“时间”的宇宙模型
A4的发展,离不开资方的支持。它依托于万华地产却不作为地产开发项目,更多的归属于城市的运营。作为城市的运营商,文化和艺术的内容生产必不可少。
“我一直强调我们是一个学习型的团队,正在做的事情也是正在发生的事情。如果沉溺于过去,停留在对于过往知识的理解上,那很快就会被时代所淘汰。因此,保持敏锐的,学习的心态和能力,与时代发展同步,是非常重要的。”有着15年馆龄,深耕在成都这座城市的专业机构,孙莉和她团队保持着谦虚的态度。然而,这并没有妨碍他们的野心。
机构强调和提供成都经验的同时,希望这个立脚点不是作为西南的成都,中国的成都,而是世界的成都。“这座城市的在地经验,文化艺术的价值,对全世界文化艺术版图是有贡献的,是独一无二的。而这其中的核心,正是你所提供的内容。”孙莉如是谈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