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他们把129件艺术和建筑作品,散落在滇池沿岸

时间:2024年02月06日 作者: 来源:Hi艺术

 


滇池周边的湿地

 
2024滇池风土艺术季以“家园与未来”为主题,包括“乡村艺术”“花园艺术”和“湿地艺术”三大主题板块,共计展出129件艺术和建筑作品,希望通过近百位艺术家的驻地艺术创作,在乡愁与家园、生活与生态、艺术与自然中创建一种新的可能性,引发人们对滇池历史与未来的共同关注和思考。
 
这些作品涵盖雕塑、装置艺术、影像交互、绘画、建筑和花园等艺术门类,分布在沿滇池的7个空间展场,分别是:海晏村、石城村、卧龙古渔村、大观公园、世博园、捞渔河湿地公园、宝丰湿地公园。
 
 
 

滇池周边的湿地
 
 
2024滇池风土艺术季以“家园与未来”为主题,包括“乡村艺术”“花园艺术”和“湿地艺术”三大主题板块,共计展出129件艺术和建筑作品,希望通过近百位艺术家的驻地艺术创作,在乡愁与家园、生活与生态、艺术与自然中创建一种新的可能性,引发人们对滇池历史与未来的共同关注和思考。
 
这些作品涵盖雕塑、装置艺术、影像交互、绘画、建筑和花园等艺术门类,分布在沿滇池的7个空间展场,分别是:海晏村、石城村、卧龙古渔村、大观公园、世博园、捞渔河湿地公园、宝丰湿地公园。
 
 
张晓刚《故乡之路》金属,镜面板 2024  捞渔河湿地公园艺术作品
 
 
 
刘建华《穿针引线》不锈钢管 2024  捞渔河湿地公园艺术作品
 
 
 
李季《时间之洞》直径80-120cm×13件  不锈钢,腐蚀填色 2024   捞渔河湿地公园艺术作品
 
 
本次滇池风土艺术季总策展人为上海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秘书长丁枫,捞渔河湿地艺术板块由聂荣庆和杨雄联合策展,海晏村和石城村艺术板块由黄云鹤和罗永进联合策展,花园艺术板块由丁枫策展,卧龙古渔村的大学生花园建造节板块由董一平策展,建筑空间艺术和世博园艺术板块由杨雄和聂荣庆联合策展。
 
在聂荣庆看来,对捞渔河湿地公园板块的选择有着特别的意义,这是一个经过提升改造、兼顾生态与景观功能的湿地公园,它的存在维护着滇池大渔片区的生态环境,也形如一个“水上森林”,其蜕变是滇池周边生态环境改善的缩影。
 
在这片734多公顷的湿地公园内,在茂密而古老的杉树林中,24位受邀艺术家们,将他们的作品巧妙地融入其中。
 
 
唐志冈《灵动》600×380×380cm 金属,烤漆 2024  捞渔河湿地公园艺术作品
 
 
丁乙《亭》800×800×400cm  老门板,老花窗,古董家具和钢材 2024  石城村艺术作品
 
 
申凡《入口》260×280×10cm  烤漆,混凝土 2024  海晏村艺术作品
 
 
 
曹舒怡《宇宙代谢》200-250cm×3件 树脂 2024  捞渔河湿地公园艺术作品
 
 
这些作品充分呈现出公共艺术的“在地性”,参与的艺术家都与作品呈现地点产生紧密的关联。参展艺术家中有出发于昆明的张晓刚、曾晓峰、唐志冈、刘建华、罗旭、李季等;也有在昆明成长工作,对城市历史文化都颇为熟悉的青年一代,如程新皓、郭鹏、虞华、薛滔、张华、赵光晖、李东海、吕丽蓉、贺晶、聂芯迪等;还有今天艺术圈十分活跃的年轻艺术家:童昆鸟、曹舒怡、冯至炫、杨心广、胡为一、周轶伦、王梓全、龙盼等。
 
 
吕丽蓉《织海》800×1000cm 金属 2024  捞渔河湿地公园艺术作品
 
 
 
李东海《呱呱》85-158cm×3件 不锈钢板,烤漆 2024   捞渔河湿地公园艺术作品
 
 
 
胡为一《同根生》木制家具 2024  捞渔河湿地公园艺术作品
 
 
 
程新皓《躲猫猫》红砖,综合材料 2024  捞渔河湿地公园艺术作品
 
 
 
杨心广《起飞》鹅卵石、不锈钢棒(1000个鹅卵石) 2024  捞渔河湿地公园艺术作品
 
 
 
童昆鸟《塔尖游戏》400×400×300cm  金属,不锈钢球烤漆 2024   捞渔河湿地公园艺术作品
 
 
他们的作品联动成一个诗意盎然又充满寓意的艺术网络,在草木之间和公园环境之中相互共生、栖息互存,为观众打开自然生灵以及故园乡愁在日常下的多重解读维度。
 
矗立在捞渔河湿地公园的建筑作品,邀请到多位著名建筑师参与其中。其中柳亦春的作品《森亭》,错落的细钢柱引导着行人的流线,游客从这些抽象树干之中找到各自独特的,通往滇池深处的路。屋顶控制着光线,使人仿佛置身于浓荫森林,透过缝隙可以看到天空与树冠,地面的镜面不锈钢倒映着细柱,增加空间延伸感的同时,为游客提供了行走与停留的区域,带来互动的趣味。
 
 
柳亦春《森亭》捞渔河湿地公园建筑作品
 
 
刘家琨的作品《观鸟塔及湿地科普》采用“轻介入”的设计手法,尽可能减少装置体量和结构对地接触面,保护场地原有土地,避免施工噪声侵扰鸟类,使观鸟台以轻盈姿态融入到杉树林自然环境中,令观鸟台成为湿地公园内登高、观树、赏鸟的生态观景空间,供游客在不同季节和高度观鸟休憩。
 
 
刘家琨《观鸟塔及湿地科普》捞渔河湿地公园建筑作品
 
 
在海晏村的艺术作品则关注到乡村特有的文化内涵,滇池风土艺术季联合策展人杨雄介绍到具体的建筑作品,其中螺蛳厂贝丘展览馆,利用海晏村原有的螺蛳厂旧址,选取螺蛳壳为建筑材料,还原成一座贝冢,从功能上提升了贝丘展览馆的美观性,在贝丘遗址的保护层面上,留存下属于古滇时代的烙印。
 
 
筑象建筑《贝丘屋》2024  海晏村建筑作品
 
 
海晏村客事房是村民举办红白宴席的重要场所,建筑师水雁飞利用建筑设计,将原有的空间品质提升,在沿街的立面上创造了一个更加宽敞的入口区域,在两个庭院内分别增设了遮蔽设施,一个更有活力的公共区域就这样出现,保留住历史美感的建筑,也给未来村民的娱乐生活和大型活动的举办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随着乡村经济发展的旅游化,客事房却仍旧保留着醇厚的乡村烟火气和文化味儿,对于乡村公共空间的提升,除了客事房以外,未来乡村图书馆、乡村咖啡馆等公共空间会逐步完善,在还原公共空间的功能性后,将运营权还给村民,共同探索乡村共有的运营发展。
 
 
水雁飞《海晏小学及客事房提升改造》2024  海晏村建筑作品
 
 
建筑作品依据环境而建,自然而然延伸着力量,将建筑融入到湿地、乡村和景区的怀抱之中,周边的自然环境以神秘和非物质性为建筑带来了意境上的延伸,这些建筑作品在温柔对待环境的同时,也收获了自然赋予的灵感。
 
广袤的乡村往往是艺术的发源地,海晏村和石城村作为乡村艺术板块的重要展览空间,村落的自然风景和风土文化有着丰富的可能性,艺术驻地在此,并非成为了主角,而是自然和文化的传播者。
 
 
沈也《螺旋式演化》320×218.9×268.7cm 综合材料 2024  海晏村艺术作品
 
 
良亮人《境花园—在光阴流转的空地之上》亚克力屏风,镭射 PU 纸材,金箔与彩箔等 2024  海晏村花园作品
 
 
如果鲜花有故乡,那一定在云南。云南处处洋溢着生命的活力,绽放着万紫千红的鲜花,花园艺术板块是最能凸显云南鲜花优势的板块,大观公园、卧龙古渔村、世博园三个展区空间共同创造着云南的浪漫花园世界。
 
 
Florence Claudine Mercier《花朵迷宫》直径47.3m 千层金,虞美人,石板 2024  大观公园花园作品
 
 
张颖《15°KUN》2024  世博园花园作品
 
 
郭廖辉《洄廊》2024  世博园花园作品
 
 
 李佳颖《柴垣摆》2024  世博园花园作品
 
 
 胡约华《停滞的晚霞》2024  世博园花园作品
 
 
 
围绕滇池风土艺术季的开幕仪式,3个开幕论坛先后启动,分别是1月27日召开的“艺术与地方重塑”开幕论坛,1月28日上午召开的“乡村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开幕论坛,以及1月28日下午召开的“好在/共有性的在地策略”开幕论坛。
 
“艺术与地方重塑”
 
2024滇池风土艺术季第一场论坛“艺术与地方重塑”邀请瀚和文化创始人孙倩、《三联生活周刊》主编李鸿谷、艺术家刘建华、艺术家丁乙和策展人崔灿灿出席论坛。由昆明当代美术馆馆长聂荣庆与《公共艺术》副主编吴蔚共同主持了这场论坛。
 
“乡村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2024滇池风土艺术季拉开帷幕后,1月28日上午,艺术季一场围绕乡村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论坛在海晏村隆重开幕,邀请海内外知名学者和专家共同交流和探讨,有法国学者Benoit Lauriou、Francoise Ged(兰得), 瑞士建筑师Mulan Sun Beschor(孙慕兰),昆明理工大学杨毅教授,同济大学邵甬教授、张晓春教授,云南艺术学院邹洲教授等,以及著名建筑师冯路、企业家代表李亚明等在乡村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与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论坛由滇池风土艺术季总策展人丁枫博士与联合策展人董一平博士主持召开。
 
“好在/共有性的在地策略”
 
2024滇池风土艺术季最后一场压轴出场的“好在/共有性的在地策略”论坛现场由学术顾问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李翔宁发表主题致辞,论坛分为上下两个半场举行,上半场由主持建筑师郭廖辉、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刘家琨、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合伙人柳亦春、上海重峰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主持设计师张峰以及学术嘉宾黄居正、李华,翟辉等人围绕“与自然的约定”展开主题研讨发言。下半场由末广建筑创始人李佳颖、同济大学客座教授、美国建筑师协会会员水雁飞、拾号建筑主持建筑师周诗皓、几样工作室主持建筑师张子炀和学术嘉宾郭屹民、王冬、张斌等人参加,以“共有的乡村”为议题展开交流探讨,由滇池风土艺术季联合策展人杨雄主持。
 
 
2024滇池风土艺术季开幕
 
 
不同于普通的艺术展览、博览会或艺术事件,滇池风土艺术季是关于天地之间的叙事,是与居民和环境共生的节日,是一个注重未来性的艺术季,更是一个从形式内容至情感,得到公众广泛认同的文化艺术活动。
 
风土,作为发生艺术活动的源起之地,输出风土的文化故事,与所有参观者搭建了情感的连通和回忆的共鸣。
 

 

责任编辑:杨晓艳去阿特首页
我来说两句>>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合作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