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到中国美术馆“重读经典”之20世纪中国山水画

时间:2012年11月07日 作者:阿特 来源:艺术中国



策展人在介绍本次展览

20世纪的中国美术史已经尘埃落定,在新世纪过去的十多年里,系统梳理这段历史成为美术史论界研究的重要工作之一。有鉴于此,以富藏近现代美术而著称的中国美术馆,特开设“中国美术馆‘重读经典’藏品专题陈列”,此举一是通过馆藏经典作品展示,向观众系统性介绍20世纪中国美术史的发展脉络,二是以此推进20世纪中国美术史研究的深入展开。“搜尽奇峰——20世纪中国山水画选展”便是这个系列陈列之一。



观众观看作品

“搜尽奇峰”出自清初石涛所言 “搜尽奇峰打草稿”。作为本次展览的主题,它包含三层含义,一是指山水画家要四处游历、遍览大好河山,与山川神遇而迹化;二是指山水画家要有鸟瞰天下、气吞山河、兼收并蓄的磅礴胸襟和包容情怀;三是强调20世纪的中国山水画家不仅要在祖国大好河山之中寻得自然奇峰与个体的妙合,而且要面对“传统”与“西方”两种不同文化高峰的接受与选择,在学术自觉与历史情境中共同推进20世纪中国山水画的现代转型。



观众观看作品

中国山水画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因其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自然观念成为历代画家所热衷的创作题材。历史上名家辈出,流派纷呈,经典辉煌,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近代以来,西学东渐,缘自中西文明冲突与社会变迁形成的各方面的挑战,成为中国传统山水画开始变革寻求适应现代语境的动因。20世纪的中国画家在中西文化碰撞的背景下,分别采取了延续传统和中西融合两种态度。新中国成立以后,山水画家走上了为社会生活服务的“新山水”创作之路,这是20世纪山水画发展历程中重要的艺术篇章。20世纪的山水画从技法发展层面来说,主要在“传统型”和“中西融合型”两个方向上探索。“新山水”也包括了这两个方面,它是广大文艺工作者遵循党的文艺方针而形成的自觉艺术追求,在风格上具有强烈的时代印记和共性特征。正如一些专家所言,从思想史和社会发生学的角度来说,“传统主义”、“融合主义”及“国家主义”成为20世纪山水画家适应社会背景所形成的艺术主张。基于此,本展览以“汲古开今”、 “中西融合”、“山河新貌”三个单元构成。



观众观看作品

本次展览的三个单元,分别陈列于中国美术馆五楼三个展厅。共展出馆藏83件(套)山水画作品。在三个单元之下,则以20世纪重点地域性画派作为排列的根据,如“海上画派”、“京津画派”、“岭南画派”、“新金陵画派”“长安画派”。这样,观众既可以从宏观的角度欣赏20世纪山水画发展的概略,又可从微观角度领略地域性画派的概貌,并在比较之中感受风格发展的异同。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展览中很多作品为本馆建馆以来首次展出。其中,张大千的一套12张的山水册页是其1941年在敦煌石室应上海朋友之约而作,是张大千中年时代的精品。岭南画派黎雄才1956年所作《武汉防汛图卷》是其艺术生涯最为重要的代表之作,本次展览中不仅展现这幅长卷,而且还一同展示其家属最近捐赠我馆的多幅创作手稿。观者可清楚地看到此画从写生、素材、提炼到最后完成的创作过程。



观众观看作品

本次陈列展,在公共教育与推广上采取了一系列新措施。中国美术馆为此专门购置了全新的语音导览设备,展览中的重要作品都配有详细的语音导览。同时,展览导览还采用了条形码数字技术,观众可以用手机在现场下载展品的相关信息。另外,在展览期间,还将举办多场学术讲座活动和志愿者现场导览。《搜尽奇峰——20世纪中国山水画选展作品集》也在展览开展时公开发行。在展览设计上,策展团队充分解读“搜尽奇峰”的内涵,并且努力将“奇峰”元素表现在各个展场之中,使展览主题与展览环境相得益彰。



展出作品

在“重读经典”的专题下,中国美术馆将遴选馆藏精品,举办一系列学术性强,特色鲜明的展览。作为本专题的首次展览,该展展期长达两月余,将从2012年11月1日展至2013年1月6日。



展览现场

责任编辑:阿特去阿特首页
我来说两句>>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合作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