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面对雕塑艺术的质疑和诉求
其实不只是面对雕塑艺术,面对任何一种介质的艺术,今天的我们都有必要的质疑和质疑之下的诉求。借雕塑一说,也是一个偶然的相遇。
艺术最可贵的力量在于质疑。今天的艺术家都学会了“质疑”, 好似不表达几句离经叛道就不是当代艺术家,由此,也引发我们反思,质疑是以反对一方而标榜另一方吗?是做出一个简单的否定判断吗?显然不是。事实上世间的事物也远远没有非此及彼那么简单,而我们最容易犯的错误就在于,面对不同价值取向的思想观念,总是习惯用僵化的线性描述将其概念化,用抽象静止的方式去判断正确与否,全然无视作为一种真实有效的力量,思想观念是以多元、纠缠的方式存在并发挥其作用,这种作用带来种种局限性与无限可能性,面对局限性和可能性,需要的是正视和分析,而不是判断——这是质疑应有的态度,是在足够的体量中存有一种“对话性”,有可以讨论的包容。如果是“为了质疑而质疑”必然将质疑的精神内核泛俗化,甚至在人云亦云中将质疑的方法、质疑的内容格式化。
隋建国雕塑作品
当我们质疑当代雕塑艺术缺乏创造力和当代性的时候,也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否定,而是要讨论和分析当代性和创造力是如何缺失又当如何才能建构。
说艺术没有创造力,是一个万能指责,由于万能,就缺乏针对性,基本是永远正确的空洞的言不及物的指责。何以如此呢?因为讨论者、批评者、阐释者根本没能力进入文本,或者是词不达意,或者是文本自身不具备阐释空间。所谓创造力,是个极高的要求,在这个角度上指责人,等于什么也没说,因此,“创造力”这词,不能轻易乱用,更不能透支滥用。
当代性,针对的是社会转型带来的内涵表现力以及商业化的问题,当代性不仅有表现内容方面的要求,也有形式方面的要素。当我们提出当代性这个概念时,首要的问题是:我们为什么需要当代性?当代性,首先是一个时间描述,但当它被置于艺术的界定性修饰的时候,就不仅仅是时间概念,而开始进入人文范畴。从时间描述上说,任何一个时代的艺术都有其当代性,很显然今天所考量的艺术的“当代性”,是与中国社会巨大转型中以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等等共同呈现出的“现代化”紧密相联,从而体现出的现代精神。接下来的问题是,现代精神如何表达?有人说,高新技术和材料已经运用于雕塑艺术,但我们要问,这就是现代性的创造吗?也有人说,自工业化以来的种种异化与强烈变型也已经凸显于雕塑艺术,但我们同样要问,这就是现代的创造吗?在这个时代,艺术家有对资本的高度敏感,但如果仅将资本与艺术市场相链接,而没有对资本于社会转型中引发的社会结构变迁、利益格局调整等“革命性”的敏感和把握,如果没有对正在承受的语境的生命体察,如果没有对当下语境中处理错综复杂的纠结的个体经验的超越,那么,抵达当代性和创造力的路途将非常遥远。
从这个角度看隋建国的《衣钵》、展望的《假山石》系列、向京的《你呢?》、《你的身体》和“处女系列”作品,就会明了他们于上世纪90年代末直至今天的意义在于,拥有一种勇气,将那些“先验”之物置于一种被反思的位置上,把其中的确定性去掉,以悬置的不确定性赢得丰富性,而逐渐构筑起开放和交流的艺术生态,从而将观众带入对自身所处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对人性本身等方面的讨论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