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朱金石:抽象艺术厚实的呼吸

时间:2012年07月16日 作者: 来源:当代艺术

        朱金石抽象油画的风格是厚重、激烈的,相比其他抽象画家的作品,他的画更容易直接吸引到观者的视线,我们会被那些大块的、无序的、凌厉的色彩牢牢地抓住。但当仰视他的巨幅抽象作品时也会产生一种厚重的深沉之感。
  1945年生人的朱金石赶上了70年代后期的“思想解放运动”,这个以理性思辨为主流的思潮首先在意识形态领域展开,然后波及社会的其他领域。从70年代的文学作品到80年代的艺术思潮,很多艺术群体都在进行着关于哲学的讨论。在艺术界,抽象主义变成了打破旧规范的前卫工具。1980年朱金石在街上偶遇艺术家马可鲁时,看到了一本台湾袖珍本的康定斯基画册,他借回家读后有一种耳目一新之感。同年,他就根据紫竹院的一幅写生作品转化成了只剩下笔触的油画。等到了1982年,当朱金石遇到了也在尝试画抽象的艺术家张伟后,更激发了他对抽象画的兴趣,从此他完全放弃了具象绘画。1983年以后,在北京的抽象画圈子里还有秦玉芬、王鲁炎、唐平刚、肖大元、马德生、黄锐等年轻的艺术家,后来他们都走向了不同的艺术方向。1986年,朱金石获德国柏林贝坦尼美术机构工作室奖,前往德国学习,后任教于柏林TU大学建筑系讲师,并进行以材料为主的装置艺术。
  但抽象油画的创作是朱金石割舍不掉的一部分,他安静地创作了大量作品,笑称自己是“搬运工”,因为他偏向用厚实的颜色画画,所以要完成一大幅作品是很辛苦的工作。他在巨大花布上的浓墨重彩虽然有欧洲早期抽象的“影子”,但是他回国后的新作如2006年的《青山恶水》更有东方传统美学的意象,有潇洒写意的一面,与评论家高名璐提出的“意派”概念有相近之处。
  相比丁乙等人的作品,朱金石的画看起来像一个放荡不羁的流浪汉,随着当下的心情和感觉做画。在西方抽象主义走向下坡路时,这种典型的表现主义的风格是朱金石一直在坚持的,无论周围如何变化,他都有自己要走的方向。中国的艺术家确实在艺术大门初开的时候疯狂地接受新事物,接受新思想。但差不多经过两代人的时间后,一些学过头的会清醒,艺术家学来的东西和我们自己的文化相融合,逐渐也会长成一棵大树生长在东方的土地上。朱金石在旅居海外20年多年后,重返故乡是为了寻找年轻时的那份归属感。无论是抽象油画,还是他的装置艺术,中国传统文化的沉淀在他作品中体现得越来越明显。在朱金石的笔记里,他这样写道:我并不相信艺术风格就是艺术的使命。相反,艺术与社会形成关联的有效性,才是决定艺术存在的合理性。在这个层面上,我认为过分强调什么样的艺术形式是属于当代的、什么样的艺术观念是前卫的,仅仅体现了一种肤浅的时尚意识,而艺术的永久性来自于你的热情投入,你的全部给予,这是我们从事艺术的开始。而这个开始永远不会消退,而是一次次地向你提出问题,是你不得不面对每一次新的开始。

责任编辑:刘倩去阿特首页
我来说两句>>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合作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