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艺术策展人的真实生活状态

时间:2013年11月18日 作者: 来源:南方都市报

  策划组织各种具有探索性的当代艺术展、艺术品审美和收藏的引路人,策展人的工作是不是听起来十分高端大气上档次呢?在热爱艺术的人眼中,他们是在艺术修养与管理策划上能力极高的艺术家;而在大多数普通人的眼中,他们是自由性极高,可身兼数职轻松入账的艺术品经纪人。那么,策展人的真实生活状态如何?真的如外界传闻一般光芒四射吗?且听我们一一道来。

  TA在干些什么

  策划主题、沟通艺术家、展场布置,事关展览的无所不干

  策划一场艺术展览,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短则一两周,长则一两月的展览,“正常情况下,都要提前两个月以上做准备。”事实上,对艺术策展人胡斌来说,展前的准备工作是最重要的,几乎占据了策展工作的绝大部分。通常,在接受某个美术馆或艺术机构的邀请,决定要做一场艺术展览后,作为策展人的胡斌首先要思考的是展览的主题和理念,并将之形成具体的方案,提交给邀请方。“邀请方一般只会给一个大概的方向,比如说展览的类型是当代艺术展、油画展还是雕塑展等,不会直接定下某个主题。需要策展人根据当下的艺术前沿状态、对某个艺术领域的了解等做出策划方案,来确定展览的主题,要表达什么样的理念,邀请哪些艺术家带哪些艺术品参展,甚至还包括展览的预算等。这些都是最核心的东西。”

  方案通过之后,在接下来的两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里,胡斌都必须与各类艺术家打交道,邀请他们参展,与他们沟通用哪些作品参展,收集参展作品资料编辑画册等。在与艺术家沟通的过程中,尤其是在确定参展作品的时候,“一边谈就一边要在脑海里迅速规划这个艺术家的什么作品要放在哪个位置、如何摆放呈现等。”从展览画册的编辑到场馆布置的细节,胡斌都要亲自一一跟进。“展出作品需要围绕着空间进行,展览理念需要策展人贯彻,这是对于艺术家作品的再创作,要求既不违背艺术家的原貌,又要与整个展览系统主题相符合,是相当考验策展人能力的时刻,无法假手他人。”

  “决定做一场展览,要提前很长时间做规划,因为还要涉及到展览场地的问题,有些美术馆或比较热门的展场,都需要提前半年甚至一年才能订到场地。总的来说,策划一场展览要做的工作是很繁复琐碎的,沟通的环节太多,资金、艺术家、作品、展场等,当中会存在很多变数,其实还是蛮累的。”胡斌如是说。

  平时要研究艺术史,了解艺术家的创作想法,加强艺术积累

  想要成功地策划一场展览,不仅需要很长的展前准备时间,平时还要花很多功夫积累自己的艺术素养。潜心钻研艺术史、考察艺术家工作室、看各种艺术展……这就是艺术策展人胡斌闲时的生活状态。“要经常参观各种展览了解当下的艺术现象,同时也要常常到艺术家的工作室去看看他们现在做些什么,与他们聊天沟通,了解他们的创作想法。”对于胡斌来说,这不仅是掌握最前沿的艺术信息,更是积累相关的人脉资源,可以说他无时无刻不在为策展做准备。胡斌说,策展人需要丰富的艺术积累,所以需要长期浸泡在艺术圈里,才能对当下的艺术状态有一定的判断和归纳。“比如说展览的主题和理念,如果没有平时的积累,临时抱佛脚去想一个是很困难的。平时的积累够了,这些想法就会自然而然地出来。”

  当然,光有深厚的艺术修养还不行,在胡斌眼里,策展人其实还是个“名声”行业。“因为大多数的艺术机构、艺术家都对策展人的名气比较看重,曾经成功地策划过哪些展览,越是名气大的策展人越是容易邀请到艺术家参展。”这个名声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看你发表过哪些专业文章,在圈内有没有影响力;而另一方面则与策划展览带来的好评相关。“所以,现在大部分的艺术策展人都身兼艺术批评家。”

  因为专业程度高,所以当前的艺术策展人大都是圈内人,“一般都是在艺术机构或艺术院校中任职,有专业知识,也有接触到各类展览的机会。”像胡斌自己,本职工作其实是广州美术学院的老师,其次才是一名策展人,而中国大多数的策展人都如胡斌一样有自己的本职工作。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两个,首先,策展人的工作开始时经常需要依靠相关专业单位,如果本身就是从事艺术研究类的工作,做起策展人来才会得心应手;其次,策展人的工作其实非常不稳定,需求量也极其有限,所以不少人都是兼职做策展人。

  干这行需要什么条件

  接受过专业艺术训练有很强的艺术鉴赏能力

  在胡斌看来,做策展人首先要接受过专业的艺术训练,起码必须对艺术史有相对系统的了解,对各个艺术流派和艺术潮流有足够的认识与研究,才能对当下的艺术现象做出判断,这也是策展人与艺术家找到共同语言的方法,是彼此沟通交流的平台,“而且策展人对艺术史知识的了解程度也会体现在展览的专业水准上。”此外,很强的艺术鉴赏能力也是策展人必不可少的条件,因为作为专业的策展人,要对艺术家和作品做出准确的判断。

  而除了具备一定的学术基础外,形成艺术批评的框架也很重要。这需要相当长时间的艺术沉淀,了解相关艺术家的工作状态,以及对批评理论有系统的研究等,而这些都无法在短时间内一蹴而就,“所以大部分的艺术策展人都是从专业院校和艺术机构出身,这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体力一定要充沛协调沟通能力不可或缺

  在胡斌看来,体力对于策展人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想要成功地策划一场有影响力的展览是一个相当困难复杂的工作,必须统筹全局,也要掌握细节:从艺术家的沟通、人员的协调、宣传画册的编辑,直至场馆的设计与布置等,策展人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没有充沛的体力和旺盛的精力是无法成为一个优秀的策展人的。”

  除此之外,协调沟通能力也在策划展览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投资者还是艺术家,都需要策展人去沟通和协调展览的各项细节,如果出现什么矛盾,也需要策展人出面进行调和。比如一些大型的群展,就意味着要与多位艺术家沟通协调,工作会非常繁琐,要考虑到方方面面可能出现的纰漏与问题。

  我问TA答

  策划一场展览最难解决的是出资方的回报诉求

  南都:一直比较好奇,艺术策展人的收入从哪来?

  胡斌:一般都是由邀请策展的艺术机构或艺术展览的出资方提供,比如做一场展览预算多少,里面是包含策展费用的。

  南都:这个收入或者说收费有标准吗?

  胡斌:目前广州还没有,在北方一些展览比较活跃的城市,策展人的收入是有一定标准的,但广州在这一块还没有形成系统的体系,可以说还比较随意。

  南都:对这个随意的收入你还满意吗?

  胡斌:广州的策展费其实是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这是不太正常的。但对于我来说,最关心的还是能否将自己的艺术理念转化为形象的整体呈现。

  南都:你一年大概会策划多少个展览?

  胡斌:最近几年比较多,一年有10个左右,但有很多都是交叉和重叠的。

  南都:策划一场展览最麻烦的是什么?

  胡斌:对我来说,最大的难题还是出资方的回报诉求吧。策划一场展览时会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比如运输问题、场馆问题、作品呈现问题等,但是一般来说,回报的困难比较大,因为投资者都希望自己的付出会有回报,但是艺术不是日常商品,经常没办法量化,也很难看得见直接的回报。如果投资者拿着一张写着投资和回报的表格过来,策展人是完全填不了的。

  南都:你是怎么克服这些麻烦的?

  胡斌:所以我现在一般都只接熟人(的活儿)。因为已经有过长期合作,相互比较了解,比较信任。当然,也不是说熟人就不麻烦,只是我比较熟悉他们的问题在哪儿,有心理准备而已。

  南都:现在中国有独立策展人吗?

  胡斌:独立策展人非常少,起码在广东还没有。因为进入艺术圈的通道需要过程,刚开始的时候需要一个平台,很多人都是由原单位如杂志社、美院、美术馆等进入的,而策展人的工作量也不够稳定,所以很多人都不会放弃自己原来的工作。

  南都:你对这个职业的感受是什么?

  胡斌:我觉得是痛并快乐着,策展人的工作量确实很大,而且变数太多,所以在一场展览没有开展前都会比较焦虑,但是在很多时候,它也给我带来了很多快乐。比如,回顾历史,全新挖掘、呈现艺术家的面貌,通过自己的组织将对当下现象的观察呈现出来,这让我觉得很有成就感,也是我一直做下去的动力。而且跟不同的人磨合、协调,也让我觉得很有挑战性,在平淡的生活里面多了一些刺激感。

  采写:南都记者 罗磊 实习生 万丽君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责任编辑:薛路路去阿特首页
我来说两句>>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合作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