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高名潞教授在清华美院举办“中国当代艺术史方法论的思考和创新”讲座

时间:2014年11月29日 作者: 来源:阿特网

高名潞教授

    2014年11月26日下午,著名艺术批评家、理论家高名潞教授应艺术史论系邀请,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做了关于“中国当代艺术史方法论的思考和创新”的学术讲座。艺术史论系主任陈岸瑛担任学术主持。
​​    高名潞教授是美国哈佛大学博士、美国匹兹堡大学建筑与艺术史系研究教授、天津美术学院与四川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天津美术学院当代艺术研究所所长。高名潞教授致力于当代艺术批评及其理论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其著作《意派论:一个颠覆再现的理论》、《“无名”:一个悲剧前卫的历史》、《墙: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与边界》、《美学叙事与抽象艺术》等对中国当代艺术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

讲座现场

    本次讲座围绕高名潞教授对中国当代艺术史方法论的思考,向在场师生系统阐释了不同于西方再现理论的意派理论。高名潞教授首先从现代性概念出发,认为国内外批评家对中国当代艺术史的叙述主要基于政治现代性和美学现代性的二元对立,而事实上,20世纪中国艺术的逻辑却并非单一、线性的历史叙事,我们应从多元共生、交叉整一的现代性视角来切入研究。高名潞教授以“无名画派”为例,阐释了多元视角的必要性。
    ​接着,高名潞教授讲述了西方以“再现”(Representation)为核心的艺术理论与西方艺术发展史的关系。高名潞教授认为,西方再现理论的三种类型,即象征叙事、符号叙事和话语叙事分别对应写实(古典)、抽象(现代主义)和观念(后现代主义)三种艺术类型,三者相互分离和排斥。而取自《历代名画记》的“理、识、形”三个概念,虽与抽象、观念、写实近似,但三者之间却是互相契合、相互渗透的,其叠合的部分也即“意”。意派理论是一种基于理、识、形三者契合的理论。高名潞教授以这一理论为出发点对中国当代艺术史上的“极多主义”和“公寓艺术”进行了阐释。高名潞教授指出,意派理论尝试融合过去与当代,放弃简单的二元叙事,建立一个复杂的叙事。

讲座现场

    整场讲座气氛热烈,B301教室挤满了慕名而来的校内外听众。在提问环节,高名潞教授与在场师生围绕当代艺术的定义及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前景等问题进行了热烈交流。陈岸瑛老师在点评中总结说:“1979年以来的中国当代艺术史常被看作是社会政治史的附庸或对西方艺术的盲目模仿,而高老师却找到了它不同于西方、却又可与西方相比较的逻辑和理论基础。高老师为当代艺术建构底层理论的努力值得敬佩。”

责任编辑:陈姣姣去阿特首页
我来说两句>>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合作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