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2014艺术拼脑洞:双年展 不懂怎么破
这江湖你能混多久?
邮箱里跳进2015年香港巴塞尔艺术展邀请函的时候,我正在杭报食堂里吃酸菜鱼面。剔出最后一根鱼刺,才发现,一年的艺术圈奔波路,又将回到它的起点。回顾一下,不禁让人感叹,江湖是非多,八卦的、学术的、笔墨官司的轮番上演。现在有必要让大家在辞(得)旧(过)迎(且)新(过)的心态中再回眸一眼这个蓬勃(乱糟糟)的艺术圈。
今年4月,本刊大刀金马地进入艺术领域开设专版,我接到的第一大任务就是香港巴塞尔艺术展。当我看到安迪·沃霍尔的“Dollar Sign”系列就赤裸裸地挂在展厅里,就忍不住乐了。与很多内地展览扯着艺术面纱欲说还休的姿态不同,这里从来都不忌讳艺术与金钱的敏感关系,展厅里当面谈论价格,挑挑拣拣,场面就快跟海港城那么热闹欢乐了。
艺术既成江湖,江湖内万物皆雷同,内地艺术家争着自费前往威尼斯参加外围展,和巴塞尔屈尊往香港,都是为了让你直接看见,前者幻想的是欧洲的眼睛,后者期待的是亚洲的荷包。曾梵志、张晓刚、张恩利等人继续在国际卖场上成为明星,虽然这些老面孔让人没啥新意——这么多年了,怎么还是他们!但你还真得服气,艺术展就是市场最好的试金石,你行不行,上来试试就知道了。
江湖的真相是什么,是一声不响地大规模淘汰。即便一个茶杯也能成为一个艺术品,但并不是任何人拿一个茶杯就能标榜这是艺术。任不任性得起来,要看你有没有两把刷子。
手里拿得起,资格又够老,自然稳坐钓鱼台。曾宓今年光是《他日的故事》系列就展了三次,一出手作品就被抢。恒庐请老爷子多画几张,老爷子摆摆手“画不动”。今年先后进京办个人大展的吴山明和许江,一位是浙派人物画翘楚,另一位则具有美院院长、策展人、艺术家等多重身份,两场个展可以用“隆重”来形容,嘉宾几乎集结了当今美术界官方阵容——这绝非是描述场面的客套词,而是带有某种惊叹。
今年藏家圈里的“任性哥”,你一定要认识——刘益谦光上半年鸡缸杯、下半年唐卡,就花了五六个亿。他不会告诉你他看懂了多少,只会轻轻拈起价值连城的鸡缸杯,抿上一口茶,说一声“好辛苦,任性!”
江湖是他们的,我只是个旁观者。悄悄跟你讲,艺术家们天天用画笔和画板谈恋爱,其实都特寂寞。所以我们一任性就开出了“名家访名家”专栏,很有冲动地拉了骆献跃、袁进华、李云雷等人下海入伙,走进一间间画室,他们表达,我记录。如果你觉得我这个“翻译官”做得还称职,别忘记每周五在“她他财智汇”里给我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