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直击终审现场--第六届新星星艺术节"艺术场"大奖空缺
而在这样的展览中,我反倒并不希望看到特别成熟的作品,一些青涩的作品反倒是好的。当下,中国当代艺术的局面看似非常热闹,大大小小的开幕式此起彼伏,但是本质上给人的感受却大同小异。年轻人作为一个初入社会的群体,他们身上有一种“草根”的特质,他们的“生涩”不为“行规”及市场所污染,其间生发出一种非常鲜活的东西,这才是举办此类活动最重要的意义所在。越不守规矩的、越不明来路的东西,我个人反而觉得更感兴趣。
在这个展览中,我也看到一些传统和当代结合与转化的尝试。我认为传统是一种血脉相乘的东西,并不是生搬硬套的形式和符号的挪用。年轻人不要追求形式和表象的展示,传统是身体里的一种需要,是一种消化和积淀。表象是否传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认知并吃透传统。传统是一种感悟,并不是为艺术而传统。这条路需要年轻人慢慢探索,不要刻意去做。
终审评委叶放接受媒体采访
叶放:从当下生活的点滴中找到内心世界的反馈,这样的艺术必然感动观者,震撼人心
本次展览入围作品更多地关注现实生活,关注当下社会,这很让人欣慰。新星星艺术节的参展艺术家大多是80后艺术家,正是从学院开始走向社会的转型期。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艺术修养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积淀,更多的是开始表达内心的自我以及自身对未来世界的看法。在这一过程中,我希望看到的是展现他们每一个鲜活的个体,从这次展览来看,阴郁多了一点,亮丽少了一点,我更希望看到未来的更多的可能性。
好的艺术不只是来源于好的理念和好的技术,而是要有用心与世界碰撞。当下生活是最能与心灵碰撞的素材,源于生活才是好的艺术。从生活的点滴中找到内心世界的反馈,这样的艺术必然感动观者,震撼人心。
终审评委邓箭今仔细观看入围作品
邓箭今:新星星为学院和非学院对话搭建了公平公正的平台,通过海选形式更有利于鼓励青年艺术的多元性发展
整体来看,本届艺术奖入围作品在形式上更加丰富多元,作品水平更进一步。这个奖项不完全是一个官方的评选,它融入了企业家赞助和支持,把学院之外的艺术家通过海选形式聚集起来,这比直接从校园选拔来讲更加全面,包含了更多可能性,因此对艺术发展做出了更多贡献,这是我认为意义最为重大的一点。
同时,作为学院的教师、初审及终审评委,我也通过这样一个平台发现了学院的局限性,新星星为学院和非学院的对话搭建了平台,推动了青年艺术公平公正的发展。反过来,这种展览也从一线的角度对学校的教学起到直接反馈。
对于青年艺术家而言,我希望他们坚持自己独特的视角,不要跟随所谓的“方式”和“潮流”。应该把作品的陈述更加清晰化,放慢一些,坚持和坚定自己的探索。
终审评委焦兴涛接受媒体采访
焦兴涛:作品真正的完成应该延伸到作品展示现场的呈现,甚至是和观众的亲身交流
终审评委各有侧重和喜好,而且我们似乎也很难彼此妥协。这一结果既有偶然的因素在里面,也有些共识在其中。既然没有达到充分的共识,大奖就必然空缺,这不失为一个最好的结果。
这次展览包括绘画、雕塑、视频、装置、多媒体等多种形式,如何在这样一个多媒介的展览中最好地呈现和展示自己的作品是一个青年艺术家应该充分考虑的话题。从某种角度上讲,这也直接影响了评选的结果。在我看来,很多时候雕塑和绘画作品更容易获奖,除了本身这方面参展艺术家人数较多以外,更多的是这些作品一般都很难出现变数,而新媒体、视频、装置等艺术作品的展示,更需要在场的调试和观察,从而才能呈现出作者的初衷。因而,作品真正的完成应该延伸到作品展示现场的呈现,甚至是和观众的亲身交流,这也应该是未来青年艺术家应该格外注重的,亲临现场,做好布展和陈列,才能给自己的作品画一个完美的句号。
终审评委王小慧浏览作品信息
王小慧:新星星的魅力就在于,让大家宁愿去做一些不成熟的但却有独特想法的东西
我看过两届的新星星艺术展,个人感觉是每年都有进步,而且进步非常明显。这次展览我觉得整体水平提高了很多,参展艺术家的水平也不像有些展览那样参差不齐。
本次入围作品中,绘画的整体水平十分惊艳。但雕塑、摄影和影像作品偏少,希望下次艺术节能看到更多的摄影作品和实验装置类的作品。总的来说,看到这些年轻艺术家的优秀作品还是非常让人高兴的。
从现状上看,大多数青年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还处于摸索阶段,他们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新星星艺术奖所搭建的平台有利于鼓励艺术家坚持自己独特的想法并大胆创新,打破窠臼,推陈出新,而不是去模仿某一个老师或某一个名家。它的魅力就在于,让大家宁愿去做一些不成熟的但却有独特想法的东西,这对我们中国的年轻艺术家特别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