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卡塞尔文献展60周年 如何用展览构想世界

时间:2015年07月20日 作者: 来源:TANC艺术


  
  深远影响全球艺术界的数次转折
  
  前3届的文献展以展示和复兴20世纪传统架上绘画和雕塑作品为主,参展的艺术家主要来自于欧洲,颇具欧洲中心主义色彩。此后于1968年举办的第四届文献展被誉为“迄今为止最为激进的文献展”,因为展览邀请了大量美国艺术家展示当时刚兴起的波普艺术和极简主义艺术,探索艺术角色向社会、经济、政治扩展的可能性。又适逢欧洲六八学潮,本届展览成了欧洲知识分子进行社会批判的宣泄口,于是此届文献展在历史上的意义也不言而喻。
  
  重要转折点发生在1972年的第五届文献展,由哈罗德•史泽曼(Harald Szeemann)担任总策展人。主题为“对现实的质疑-今日图像世界”,瑞士人史泽曼抛开传统艺术展以年代、派系或地域为策展依据,大胆引入装置、观念、行为等艺术形式,强调理论对艺术创作的影响,艺术和社会、个人的关系。值得一提的是,该届文献展首次邀请了当时的两大社会主义阵营-中国和当时的苏联,但两国均因种种现实因素未能如愿参展。该届文献展中囊括了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和马塞尔·布达埃尔(Marcel Broodthaers)的作品,前者被誉为“社会雕塑家”,后者探索语言和图像在意义表达和再现时的两重性和分裂性,并延伸至对艺术系统权力的探讨,他的作品对其后40年的全球艺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1972年的第五届卡塞尔文献展上,博伊斯设立《“公民投票直接民主组织”咨询室》,与前来的学生和公众讨论公民投票实现直接民主的概念和可行性,并请助手记录下每天的谈话内容。文献展期间(1972年6月30日-10月8日)他每天到场,因此这次的行动也被誉为“百日对话”。

  博伊斯在《“公民投票直接民主组织”咨询室》现场 以多个地点解构卡塞尔文献展


  
  自1972年的第五届文献展起,展览空间从原先的弗里德里希阿鲁门博物馆扩展到整个卡塞尔城。从展览的主题来看,“艺术在传媒社会中的身份与定位”(1977年)、“将艺术从各种束缚与激变中解放出来”(1982年)到世纪之交的1997年“在全球化的时代—当代艺术实践—体现出审美与政治的双重力量”,再到新世纪伊始的2002年聚焦后殖民时期“文化本土化和全球其他认知系统的相互作用”,文献展注重建立艺术与公众的关系,探讨当前艺术的自身发展,关乎社会和政治环境对艺术角色的影响。作品广泛关注和探讨社会、经济、政治和全球化,力图呈现一幅百科全书式的当代前卫艺术图景。每5年一届的文献展成为了全球最重要的三大当代艺术盛事之一,与意大利威尼斯双年展和巴西圣保罗双年展齐名。
  
  虽然将卡塞尔作为文献展的主展场毋庸置疑,但在2002年的第十一届文献展前夕,总策展人奥奎·恩威佐(Okwui Enwezor)选取了世界4座其他城市举办论坛,以对抗欧洲本位主义,而他本人也是卡塞尔展览史上第一位非裔策展人。上届的文献展首次有了外围展区,分布在伊拉克喀布尔,埃及开罗和亚历山大城,以及加拿大班夫。

责任编辑:阿特去阿特首页
我来说两句>>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合作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