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央美学位服,到底“闹”的是什么“装”
时间:2017年06月29日 作者:苏坚 来源:澎湃新闻
央美学生在朋友圈调侃自己的学位服
近日,看到不少中央美院学生在大晒学位服“囧事”,朋友圈还在继续热闹传播帮着央美学位服“刷屏广告”——尽管不知道学校要闹还是学生被闹,看着“被学位服坑”得像一群自虐狂、被虐狂一样的毕业生形象,只有更可乐可叹!央美学位服,这到底闹的是什么“装”?
毫无疑问,学位服也是有历史传承的,从普遍认同感的角度,学位服应该要传承意义和仪式感,一般没必要修改或修改也要基本尊重传承,自搞一套更没必要。
高校毕业季到了。一般来讲,对于校园里真正的教育工作者,每季到此,应该总是关心两个问题:教育质量和学生前途。送走一届就是反思一届,通过总结展望未来。而作为教育的领导决策层,因为关心的都是教育的本质、实质内容,居安思危,故此之时,唯有“闹心”之忧而无“闹事”之闲。当然,反过来,对于毕业生而言,虽然应该也主要关心两个问题:到底是为学术前途计而谋求深造,还是为职业“钱途”计而找位安放;但学生毕竟年轻,有“闹事求乐”的本钱,都准备好一颗“毕业即狂欢”的心,这就是毕业期高校里各式“毕业奇观”海量刷屏的来由。
近日,看到自去年始就疯狂刷屏求存在感的央美学位服“囧事”,还在继续热闹传播帮着央美“刷屏广告”——尽管不知道学校要闹还是学生被闹,看着网贴里“被学位服坑”得像一群自虐狂、被虐狂一样的“央美毕业生形象”,我的心情跟今年央美毕业展只剩下玩噱头的“遍地傻瓜”印象无两样:只有更可乐可叹!
央美学位服这到底闹的是什么“装”?
中央美院今年的学位服
这首先得问问央美决策层方面。的确,央美官网去年就郑重宣布已开始学位服“自主设计”工程并正式登台亮相。是,这话听着颇有争当美院一哥的意识形态,但这要是宣布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等项目要超越欧美,可能我真要投以敬佩的眼光的,可是一套学位服设计,有什么好要在自己官网“郑重宣告”的?
这个世界上有各式各样表征身份、区别职业的服装甚至制服,有历史承传的,也有现实需要的,都各有其意义、定义、规格、标准。比如说法官穿的法袍,看过港片的人,一定对那种英制法袍留有深刻印象,如果冷气技术没有发明的时候,想象一下法庭里法官穿着法袍还要戴起假发,即使汗流浃背也坚持正义审判,你不得不对法官抱有肃然起敬之感。一位英国宪法学家曾说:英国的宪法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是非常实用的层面,另一个是非常仪式化的层面。法袍正是这样既为穿戴也为仪式表征的服饰,很难想象各家法院都另起炉灶设计法官服。
中央美院领导与身着学位服的央美毕业生
毫无疑问,学位服也是有历史传承的,而且跟高等教育一样,是有西方渊源的。按一定规格、标准设计定制的学位服,有穿戴之用,更有仪式之功,在高等学府之内,肃穆、庄重及通过相关“行仪”体现的认知和承诺一定是它存在的要义。所以,从普遍认同感的角度,学位服应该要传承意义和仪式感,一般没必要修改或修改也要基本尊重传承,自搞一套没必要,而用“服装潮流”的态度设计学位服更像是“自降身段”之举,五花八门等如取消。
央美学生试穿学士服
央美学位服设计师说,改为颜色多样、可拆解变款、可多用是为“美观实用”,但又怎么保证不是“故意做作”这一“装”的含义?又比如说加上了一些“装载物品”的实用结构和其它装饰结构,但真有那么多物品非要在这个仪式场合携带于服装之上?那条长长的“胸前舌头”,女生穿起来的“流淌喜感”你怎么想?……当然,比较于法律领域的法袍,学位服虽然也有相应的部门政策、定规标准,但毕竟不是“强制法定”,设计、定制自由度大,这也是为什么有的人会认为既然人家西方国家很多名校也有严守“服制”、在传统规定基础上小比分加入各自不同的校园文化元素而形成毕业服的,我们自己这样做也可以理解。对,“比较学位服”也是一种刷存在感的思路,但是不是首先也做一下“比较学生向母校捐款”呢?而且“爱咋咋的”自由的反面,可能就是“自我毁容”,央美学位服变成了各式“表情包”被吐槽就是代价。
除此之外,这一套学位服还有没有“装”着什么打算或者怎么衡量这个打算,也是值得琢磨一番的。据央美回应,学士服去年获得企业赞助,全部大方免费送给了毕业生做留念,还说如果不满意还将一年年修改、更新下去,甚至希望每届毕业生都留有只属于自己款式的学位服,这样以后校庆穿上回校,就知道是哪一届毕业生了。央美人真是财力雄厚精力充沛理想远大啊。我想问的是,今年明年后年还是继续企业赞助免费赠送吗?不赠送又怎么缴费?是学费里统一每人都交还是愿意定做的就交?……
中央美院2017年毕业典礼
看,这么追究起来,一套学位服,从设计到生产、买卖、管理,涉及了多少人力、物力,所以才说现在的学校不是包办百事的保姆机构,该交给社会的应该交给社会,留下那些精力用在教改、科研等上,多想想“西制”的校园里更重要的是“复兴”什么,这才是用好权利、发足福利吧……
现在毕业季除了正能量表演,还有各种奇形怪状的负能量画风,硬是把一件件庄严的正事变为恶搞,这除了“娱乐至死”的社会环境导因,是不是还有面对前途“青春无处安放”的迷茫和空虚?是不是教育者也希望借此障眼术避重就轻地逃遁?何来何去何解?……诚如舆论所议,也许未解决好的学术、科研、治校、选学(专业)自决等问题里找得到好的回答——这才是学位服里应该“装”的、能让学生借此把腰身支撑得更挺直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