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陈丹青谈|莫兰迪和童雁汝南——艺术的归、去、来

时间:2017年07月04日 作者: 来源:阿特网
 

 
 

莫兰迪作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艺术家有时候也会远行,去到不同的地方亲身去看伟大的艺术作品,去交流、学习。并不是为了有所加持,镀一层金身,而是对艺术“打通任督二脉”的亲身修行。】
 
   18世纪后期的西方国家,正是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的发明带动了人类文明前进。1900-1930年欧洲出现了一大批重要的艺术家,如1881年出生的毕加索。同时期,1918年中国的记忆是民国刚刚成立,而18、19世纪的艺术中心是在法国巴黎,中国也有一些走出国门学习的艺术大家,如1919年1月中国奠定西化教育的徐悲鸿先生就去到了法国留学取经。

    童雁汝南是位肖像画家,他选择的风格是西方绘画里最常见的题材,1998年确定了自己的风格“永远的41cm*33cm”。在他的经历中,对于艺术、绘画作品一定会选择近距离面对面的欣赏原作,到美术馆甚至是作者的故乡,实地感受创作时的心境。

   “艺术行为是发现客观事物本质的一种冒险”他说到。中国艺术家永远追求着并渴望着与人类的灵魂与自然产生联系,在形式之外赋予肖像生命,但是,就像莫兰迪的静物画一样,是通过外观上的简单性创造一种永恒的安静的关系。

    栖息于画布上的主体实际是没有差别的实体,每张面孔都生动并不可替代,每个画面都是一个新的丰富的世界。童雁汝南选择面对面的与画者交流,把自己完全抽离于人物的过去,在他自己与对象两者的灵魂之间创造一座连结的桥梁,一次真实的有温度的交流。

    观察童雁汝南的肖像画意味着任凭一种宁静的魅力主导自己,在他用生气灵动的笔触创造着永恒不变的时间形式中,在比现实稍小的半身像构成的固定主体中,画面中通过人物五官的呈现,能感受到山水气息的流淌。
 

 童雁汝南,0211220,2002,油画.41x33cm
 
责任编辑:主编去阿特首页
我来说两句>>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合作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