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余友涵:我画画时就像在太空遨游

时间:2023年12月15日 作者: 来源:烟囱PSA

 


余友涵肖像

 
“我画这些作品的时候就好像开了一个宇宙飞船在太空遨游一样。即使是宇宙一角,也不是一个很小的地方。我就继续走,也不知道要走到哪里,都是一个未知数,在我心里就是一个完全不知道的领域。”
 
——余友涵(1943-2023)
 

 
2023年12月13日,中国当代艺术家余友涵因病逝世,享年80岁。
 
余友涵,1943年生于上海,1973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曾任教于上海工艺美术学校。上世纪90年代初,余友涵因“政治波普”成为最早受到国际关注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之一。在此之前,其自成语言和形式的抽象绘画创作已经奠定了他在中国先锋艺术史中的开创性地位。
 
 
▲青年时期的余友涵,照片拍摄于1987年六月,照片版权:Liang Min
 
 
 
余友涵说,自己的创作从“构成”走来,他曾深入研习塞尚、米罗、美国色域派等艺术家的作品,并将“构成”的原则贯穿于往后不同风格的创作中。凭借先锋的创作理念,余友涵是最早活跃于国际艺坛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之一,上世纪90年代,他获邀参加了“后89’香港中国现代艺术展”(1993)、威尼斯双年展主题展(1993)和巴西圣保罗双年展(1994)等展览。
 
 
 
▲余友涵参展1993年第四十五届威尼斯双年展时意大利媒体报道,图片来源于艺术家
 
 
 
▲余友涵与“凹凸展”参展作品《在唱歌的邓丽君小姐》装置作品。
 
 
1984年开始,“圆”作为一个突出语素从余友涵的抽象绘画中跳脱出,逐渐丰富为他独具风格的抽象语言。对于余友涵而言,抽象“圆”系列是他创作生涯中的重要转折,是他在学习与吸收西方现代抽象艺术后,逐渐摸索出了自己的抽象语言,独辟了一条新径;对于中国当代艺术而言,抽象“圆”的横空出世是一个里程碑式的突破,让艺术回归本质的纯粹,变得更自由;而对于观者的我们,抽象绘画不像具象艺术那样容易理解。
 
 
 
▲《抽象20071112》,1981,余友涵,油彩、布,120 × 90cm,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抽象1988-11》,1988,余友涵,布面丙烯,135 × 160cm,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在谈及自己的“圆”系列时,余友涵多次提到老子对自己的启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借以隐喻世界、宇宙的某种本质。高名潞评道:“艺术家的关注点是‘无’或‘空’,区别于西方与古典写实二元对立的抽象概念,其抽象是邀请他者进入的,是‘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的道。”
 
 
 
▲余友涵在“余友涵 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系列展”展览现场,2016年,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20世纪90年代下半叶和21世纪初,余友涵开始创作“啊!我们”系列,他自述画的是“既是一生中日日夜夜的情感所系,也是唯恐躲避不远的人群”,他们是社会剧烈变革中的众生相,看似矛盾的话语中流露出的是余友涵对于“人”的真情。
 
 
▲《黑色绘画》,2000,余友涵,丙烯、布,227 × 182cm,图片来源于艺术家
 
 
 
▲《花之车》(1989),余友涵,丙烯、布,110 × 90cm,图片来源于艺术家
 
 
 
“画了人民之后,再画土地,这是自然的事。”余友涵早年的风景写生足迹遍及上海的法租界、河北乡间,以及嘉定外冈等地。2002年夏天,他与同事到沂蒙山进行写生基地的考察,离开城市的高楼大厦,他将自己的情感凝聚到乡间的朴素与平淡中,回到上海之后他创作了“沂蒙山”系列。这一系列通过表现自然中的非典型风景,展开对生命本质的关注与回眸,这种对“无为之道”的追求,是余友涵经历浮华喧嚣后的另一种艺术探索和情感回归。
 
 
 
▲余友涵于沂蒙山考察照片,沂蒙山农舍,山东平邑县,2002,图片来源于艺术家
 
 
 
▲《独轮车与我》,2004.7.16-8.2,216×149cm,丙烯、布,图片来源于艺术家
 
 
 
▲《沂蒙山05》,2002,余友涵,240 × 150cm,丙烯、布,图片来源于艺术家
 
 
创作之外,作为一名教师,余友涵强调文化理性,他鼓励学生将外域文化与传统文化相融合,并为我所用。这种艺术理念深深影响了丁乙、秦一峰、冯良鸿等艺术家的创作。
 
在长达5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余友涵始终审视、观照时代与人文,并以这种能量潜移默化地推动了上海乃至整个中国的当代艺术发展史。
 
 
 
 
 
余友涵与PSA
 
 
2016年,PSA举办了“余友涵 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系列展”。展览同期,PSA还推出了展览同名画册。在展览画册开篇,他写道:
 
“近年来,我看看我们周围的各种艺术杂志,感觉都特别“深奥”。每一个作品,不管是平面的画,也不管是各种立体的“装置”,我好些看不大懂。七八年来我琢磨着看来看去各种作品,好多人问我这个什么意思,那个什么意思?想了半天,懂了一当代艺术请不要问它是什么意思,其实作者也未必讲得清楚是什么意思。而且艺术不是物理或者别的教科书,它不是讲道理的地方。换一句话说,“当代艺术”追求的是一种感觉,一种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的新感觉。因为有了新感觉也就给了作品以新的身份,艺术家也在艺术的道路上步入了新的台阶。
 
请各位艺术家和爱好艺术的朋友原谅我这方面的木讷,我将继续和大家一样,各走自己的路。自己如果偶然画了一幅喜欢的画,或者看到了年青的艺术新朋友有了新的感觉,我保证与大家一同快乐!开心!”
 
这是中国重要当代艺术家余友涵先生迄今为止规模最大,内容最为全面的回顾展,展览呈现了其绘画作品、手稿和文献两百余件。作品涵盖了其早期抽象、“圆”系列、“啊!我们”系列和“沂蒙山”系列等。余友涵曾多次表示自己不善言辞,“看伐大懂”是他的口头禅,他怀疑“观念”和“新旧”,生怕艺术的狭隘因此再次形成。他更喜欢用眼睛去观察,用画笔去创作。所以,他始终不断地自我更新,摸索表达自己的创作方式。
 
再见,余老师!一个纯真而勇于探索的人,一个简单真实的艺术家,祝您的星际旅程自由自在。
 
 
 
 
 
 
 
 
 
 
▲“余友涵 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系列展”展览现场,2016年,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相关展览
 
 
余友涵
 
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系列展
 
策展人:龚彦
 
展期:2016年12月24日至2017年3月26日
 
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7楼10号展厅
 
主办机构: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票价:免费
 
 
2016年12月24日至2017年3月26日, “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展系列”之“余友涵”回顾展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这是中国重要当代艺术家余友涵先生迄今为止规模最大,内容最为全面的回顾展。将展出其绘画作品、手稿和文献两百余件,涵盖早期抽象、“圆”系列、“啊!我们”系列和“沂蒙山”系列,以及近年新作二十余件。
 
责任编辑:杨晓艳去阿特首页
我来说两句>>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合作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