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45岁以下,五十位活跃的女性艺术家
时间:2023年04月21日 作者:吕晓晨 来源:HI艺术
杨圆圆(b.1989)
杨圆圆是近几年受到关注的一位年轻艺术家,2012年在三影堂获美国特尼基金奖、2016年入围华宇青年奖。虽然年轻,但“海归”的身份让杨圆圆的作品带有关于地域化、迁徙等社会问题的深入探讨。她的艺术实践通常以大量的历史调研为基础展开,她热衷于探索视觉叙事的可能性,将真实与虚构的元素结合,探讨记忆、历史与时间等话题。她形容自己的工作方式为“编织”:将不同类型的图像素材“编织”为图集,结合文本,在作品中构建一张繁复的网络。作品最终的呈现通常是艺术家书或者摄影装置的形式。
杨圆圆《窗的轮廓就像是相机的取景框(局部)》多种尺寸,收藏级数字微喷 2016
姚清妹(b.1982)
姚清妹早年便留学海外,她的作品跳脱出时下流行的语汇,常围绕政治及社会话题展开,她以批判的、甚至带点犬儒精神的方式,与其所涉及的主题保持一定距离。幽默是其作品最明显的特征:在滑稽的诗意中流露出一种荒诞的忧思。她的创作或是发生在公共场合的行为介入,或是结合了舞蹈、音乐、文本、物件与图像的类舞台剧的表演及其影像。
姚清妹《蜕(人身检查)》 9分 三屏高清彩色有声录像 2017(图片由艺术家和魔金石空间提供)
于吉(b.1985)
2016年于吉举办了在北京公社的首次个展“黑山”,也参加了第11届光州双年展以及第11届上海双年展,同时还是2017HUGO BOSS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的入围艺术家。于吉的创作以雕塑和装置为主,亦涉及行为及影像。于吉近阶段的创作由特定地域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展开,介入田野考察以及身体性干预,由材料出发,以雕塑为基础媒介,发展其更为复杂的艺术语言。伴随其雕塑一同出现的现场行为总是好像精心处理过的“劳动现场”,透露出人与物质之间,脆弱而朴实的关系调整。
于吉参加Prec(ar)ious Collectives项目现场,卡塞尔文献展雅典场外项目,2017
苑瑗(b.1984)
2010年苑瑗在尤伦斯参加了导师喻红策划的“物非物”双个展,她很早就开始进行材料与绘画的并置实验,这次她将画面扩展到三维空间,她将画面的内容用“物”延伸至空间,将材质进行色彩编码,从而与画中物形成呼应,颜色灵动而跳跃。苑瑗也是2015年德国奥斯特豪斯博物馆的“中国8”展览的参展艺术家。
苑瑗《环形》 170cmx150cm 木板油画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