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资讯
春拍在即 要求拍卖行保真声音再起
谢晓冬:鉴定是一门经验科学,带有主观性,大师也经常会看走眼,所以如果要拍卖公司保真,首先它做不到;其次,即使拍卖公司无须保真,它是否就能任意而为呢?当然不是。如果老是拍假,谁还来你这里做生意。对于任何一家希望长远发展的公司来说,都会珍惜自己的声誉,严格审核拍品,如果出现问题,就应该实事求是。
赵利平:所以现在很多拍卖行都很重视品牌塑造,这也是市场良性发展的一个表现。但在这几番市场起伏中我们都可以看到,热潮来的时候,拍卖行特别多,热潮退的时候,马上又倒了一大批,它们虽然促进了充分竞争,但也引发了不少负面的东西。
刘尚勇:任何的事情都有两面性,拍卖行的大量出现,起码增加了交易量,而对于艺术市场而言,流量、流速、流向都是很关键的。市场关键是要看交易是否充分,如果不充分,就容易被操纵,出现不公平。所以我认为,新公司的进场,其实是市场健康有活力的一种表现,会促使市场竞争更加充分。
谢晓冬:关键是不要瞎买瞎弄,胡乱炒高价格。真正值得警惕的是做庄的思路,炒高市场然后指望别人接盘。
谈收藏 以时间换空间才是“大道”
赵利平:前两年艺术品市场很火爆的时候,不但藏家狠狠赚了一笔,一些职业炒家收获也不少。因为拍卖具有地域性,比如岭南画派,在广东肯定比在北方卖得好,所以有些人从北京买了画,转手就到广东卖掉。刘尚勇:这叫“搬砖头”,都是行家干的活,从东边搬到西边,挣点小钱,但这些都是“小道”。“大道”是以时间换空间,发掘艺术品的真正价值。现在不少价值几千万元、过亿元的艺术品,放在两三年前,也就几百万元的价位。比如说宋徽宗的《写生珍禽图》,2002年在中国嘉德拍卖的时候是2530万元,当时也创下了中国绘画的世界拍卖纪录,但到了2009年,这幅画在北京保利拍出了6171万元,中间也就只是隔了7年的时间。但这不算极端个例,反而更似普遍现象。
谢晓冬:现在艺术品市场的买家有两类,一类是藏家,另一类是行家。目前市场的交易量,很大一部分还是来自行家,比方说春天买的秋天就卖,去年买的今年就卖,这其实也是市场活跃的一个表现。如果行家是在2010年或2011年以较高价格买进的艺术品,现在在市场调整的时候出手,可能就会亏本,但这不代表三五年后,这一艺术品不会出现更高的价格。只不过艺术品一不流通,行家的现金流就会紧张,他们就不得不面临一个抉择:我是亏本卖出以换取流动资金,还是再融资,继续持有三五年?所以今年的艺术品拍卖市场,这部分行家肯定是被压缩的了。
但实际上,真正赚大钱的,还是以时间换空间的藏家,他们的藏品往往已经持有了三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我们不能用金融市场投机的思路来看待艺术品市场,这两个市场是不一样的。首先,艺术品市场是非标准化产品的交易,不像股票是标准化了的产品;其次,金融市场有一个完整的估价体系,比如可以计算每股收益等,而艺术品很难有标准化的估值;第三,艺术品市场的流动性较差,有时会出现有价无市的现象。股市震荡的时候,股票可以抛售,亏100万元也就亏了,但在艺术品市场,即便你想亏100万元,也不一定能找到人接手,即便有人接手,这人也不一定会立即付款。凡此种种,决定了不能用其他市场的思路来进入艺术品市场。
所以我认为玩收藏,首先是要基于喜欢,收而藏之。古人把收藏之人分为两类,鉴赏家和好事者,前者是喜欢并懂得欣赏,后者是买来附庸风雅,不管怎样,他们都在一个圈子交流,不像现在,很多人是为了出售而买,这就偏离了收藏的本意。第二,收藏应该坚持以时间换空间,不要频繁地交易。拍卖会的交易成本很高,一买,必须额外支付成交价15%的佣金,一卖,又要掏掉10%的佣金,频繁地买卖,回报率也不见得很高。相反,如果看中了一件精品,持有三五年后,有可能升值五倍、十倍。
赵利平:艺术品市场热起来后,很多原先跟艺术品完全不沾边的人,也开始加入投资收藏队伍,加上去年艺术品市场天价频出,社会关注度非常高,艺术品这个小众市场,正在慢慢大众化。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艺术品在中国人个人的资产配置中,比例还是不高。
谢晓冬:虽然最近几年中国艺术品的藏家队伍不断扩大,但现在的上市公司老总,真正玩收藏的,可能连5%都不到。但在国外的财富世家,一般都会拿出20%的财富进行艺术品配置。从这一对比来看,中国的艺术品市场还是很庞大的,之前就有人说了,中国的艺术品市场规模将来至少还要翻一番,2000亿元的市场份额是不成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