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合璧”“杂交”“混搭”及“宋庄的流浪狗”
合璧--观念艺术专题展开幕现场,
参展艺术家:白宜洛 陈庆庆 冯峰 蒋朔 孔巍蒙 李团 练东亚 孙国娟 王晓珂 王晓璐 王长明 吴高钟 熊文韵 徐晖 许静宇 张蕾 张伟
树美术馆--合璧-观念艺术专题展开幕现场
在古代向现代转换的进程中,没有哪个民族像中国人这样,面对如此复杂和尴尬的文化局面。
几千年来,中国文化一直在自足的、高度独立和完整的汉文化血脉中发展,其间国家分合、朝代更换、战争离乱、政治荣辱、经济兴衰种种,导致过无数次文化的变革,但始终没有切断过汉文化的血脉,即便是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也多是主动地融合,甚至有点“居高临下”的姿态。十九世纪初,中国被西方炮火轰开国门,正值中国没有足够自信的时刻,西方各种思潮乘硝烟长驱直入,中国文化犹如闭关经久的老人,心性高级而体质羸弱,内无精神准备外无抵御能力,受到了深重的创伤。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再度闭关的中国,对外拒斥“资本主义”的西方文化,对内砸碎“封建主义”的传统文化,中国文化再度被高热烧断了神经和血脉。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的中国“主动”打开国门,但由于“现代”时差上的“落后”,事实上依然是被动的。西方现代主义思潮没有硝烟却依然飙风滚滚,中国文化忙不择路,慌不择食,一度消化不良。
百年来,中国文化几经磨难,但一直在多重融合,不断转换中寻求新的文化出路。“合璧”──两片半璧,合而为圆。“杂交”──两种不同基因,交配融合,而获取双亲基因的新个体。“混搭”──将传统意义上由于地理条件、文化背景、风格、质地等形成的不同元素进行搭配,组成有个性的风格。这些词语曾在二十世纪不同时代都被引申为类同的文化含义,即汲取不同文化元素的精华,完美对接、进化再生的诉求。
文化的再生是高级和复杂的,当年鲁迅先生说“拿来主义”,必须具备“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的能力。“中西合璧”作为中国文化向现代转换的“圣经”,不同时代、不同人可以任意理解和实验,在给中国人指点迷津的同时也带来很多困惑,致使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比如看病、穿衣、吃饭种种,也要面对中西文化选择。如今中国“阔气”了很多,看起来方方面面都赶上“全球化”了,传媒高度发达,各种信息潮水般涌来,万花撩乱,碎片纷纷,令人目不暇接,也不知所措。事实上,林立的西方现代设计师雷人的“标志”建筑,并不标志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同样,堆砌的中国古代“样式”似是而非的“假”古董,也并不能表明我们已经续接了自己的文化血脉。简单地说,文化的再生,搞好了可以获得“杂交优势”,搞不好就像“宋庄的流浪狗”。宋庄有很多流浪狗,你可以从每只流浪狗身上看到不同狗种混杂的特征,滑稽而无归属感。
近年来,很多艺术家尝试以“个人的文化记忆”为基点,将各种不同的文化元素和碎片,跨越时空地糅合到一种个人的心理空间关系里面,进行“重写”,表达出一种复杂的情感体验。这个展览,我想借用“合璧”、“杂交”、“混搭”这些大家熟悉的观念,来讨论当下艺术中的这种现象和方式。因此,我选择艺术家的时候比较强调他们的趋“异”性──不同的年龄性格、生活经历、艺术经验、语言方式等等,而基点“同”是他们“不同”的“个人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