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阳江组:恣意生长的艺术青年

时间:2012年12月26日 作者: 来源:艺术时代


阳江组(左起:陈在炎、郑国谷、孙庆麟)


  “阳江青年”是郑国谷的一件照片作品(表现的是阳江青年街头打斗的场面,照片是摆拍的),创作于1994年,现在用它来称呼从那时开始至今的阳江当代文学艺术的一次“新浪潮”运动似乎颇为合适。
  这一运动涉及的人员众多、跨越不同的领域:建筑设计、摄影、书法、雕塑、小说和诗歌,最终形成了一个由艺术家、设计师、诗人、小说家、报社编辑、企业家、业余爱好者等在内的混杂的没有共同纲领的松散的团体。不像文化中心,名利场逻辑往往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这里更多的是友情和受到新事物的吸引。他们均为阳江籍人士,而且年龄相当,大多出生于1971年(在卡啦OK,他们对彼此所演唱的歌曲几乎都能引起共鸣,因为这来自于他们共同成长的生活背景,比如:香港电视和电影,更重要的是粤语流行歌。80年代中期组建的乐队达明一派是他们最为喜爱的乐队,尤其是对郑国谷、陈舸和鲁毅这三位同龄人来说——鲁毅在中学时买到的第一盒录音带就是翻录自达明一派的第一张CD,那时候他们刚刚出道。“我们就是这样长大的”,这是达明一派的一张精选专辑的名字,很好地表达了他们共同的成长经验)。他们中不少人是同学,甚至夫妻、同事的关系。比如:陈舸、项劲和郑国谷是小学同学;何赞和冯倩钰是夫妻;郑国谷、沙业亚、何赞又是一美设计的创办人;都具有某种小城市或地方上的特点。
  一美设计
  1992年郑国谷美院版画系毕业后留在广州加入了朋友的设计公司,不到半年就几乎把身体弄垮了,他后来在谈到为什么要回到阳江时,总是一副很得意的表情:还没回到半路,我就感觉神清气爽了。之后他再也没有离开过,也没有动过离开的念头。1994年,郑国谷加入了以何赞、沙业亚、曾青柏(后来退出)创办的“一美设计公司”。前者的加入,使得公司在接下来的十年内,在建筑设计及当代艺术两方面均充满了活力和创造力。同时,郑国谷作为当代艺术家,也开始活跃于艺术界。当时,一美设计周围已经围绕了包括冯倩钰、陈B、项劲、林观雄、黄昌成、陈计会在内的一批艺术家、小说家、诗人及报社编辑。郑国谷作为艺术家的身份以及好客的“地主”得以不断地邀请外地的艺术家到访,包括了广州博尔赫斯书店的创办人陈侗(他为阳江所有的当代艺术家写过评论),以及后来成为“维他命”创办人的胡昉,艺术家徐坦、陈邵雄等也是常客。他们或来阳江制作作品,或旅行。这些来访对阳江的当代艺术及文学的发展的影响是积极的(陈B就坦言他的小说创作的转变得益于郑国谷的作品及胡昉的小说)。早在1994年,郑国谷已经以特别邀请的身份参加过两次“大尾象”的展览;冯倩钰的第一个个展(性别的恐惧,1999年)也是由博尔赫斯书店策划;这时期的文学创作显然还是地方上的,受制于地方文学机构及文艺报刊。这种局面要到1999年世界书店的创办才有所转变。同时,尚有游离于这一团体的写作者,这两人就是陈舸和鲁毅。陈舸1994年大学毕业后,因为文学交流的匮乏而使得创作处于停顿的状态。后者则早于1994年已和广州的陈侗通过博尔赫斯书店取得联系,并于1997年成立出版工作室,翻译出版以法国新小说为主的系列丛书“午夜文丛”(因此,新小说在阳江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罗伯·格里耶及图森都先后于1999年和2003年到访过阳江,后者还在世界书店举办过读者见面会)。通过陈侗、鲁毅和同处阳江的郑国谷才取得联系,他们的交往在1999年鲁毅创办“世界书店”后变得更为紧密,并激发了更多层面的合作。这是以后5年一系列活动的开端。
  世界书店
  2000年,“世界书店”和“一美设计”的大楼(均由“一美设计”建筑设计,也是他们第一次有机会在整体建筑、室内空间及家具设计上做出各种实验尝试)相继落成,一系列的文艺活动终于有了开展的场所。世界书店在一美设计,尤其是郑国谷的协助下,编辑出版了刊物《地方》,同时举办了名为“地方论坛”的系列讲座,内容广泛,涉及音乐、艺术、文学等方面,邀请的作家艺术家包括:徐坦、陈侗、胡昉、陈邵雄、邱大立、杨一等。世界书店的第一个展览是当地的雕塑家陈大满的“阳江之战”,这个展览也为阳江带来了务求专业的策展模式。随后,又举办了刘庆元、郑国谷的个展,以及“阳江组”的第一个展览:你去看展览还是还是量血压。到这时为止,阳江青年才算是稍稍有了像样的文化生活,思想活跃的当地青年总算凑到了一块,并且有了肩负多项功能的小书店(艺术机构)、观念超前的设计公司、自行编印的小册子、热闹的夜生活、面对面的讨论,以及接待外来的访客(包括了作家、艺术家、记者、策划人等),而且也迅速地对刚刚兴起的互联网世界作出了回应:书店建立了网站、艺术家和作家建立了论坛。
  陈B是阳江最为自觉的职业小说家,从高中已经开始创作武侠小说,至今已出版了四部长篇。作家本人最为看重的《人皮面具》曾经在大陆和台湾两地出版。陈舸和鲁毅的文学道路则不那么平坦。尤其是陈舸,2001年对世界书店的发现,使他找到了这个城市严重缺乏的文化生活,水平更高的读者和同行们的鼓励促使他重又回到诗歌的创作中来。他开始写作后来收进诗集《林中路》和《沉箱》的诗。鲁毅也写出了《到灯塔去》(诗集)、《梁金山》(小说集)的大部分作品。同时,鲁毅还以世界书店的名义编辑出版了刊物《世界虚构》(前后共三期,由家用式打印机打印,手工装订,按需制作——这种方式被朋友们戏称为是计划经济的、游击式的)。

责任编辑:阿特去阿特首页
我来说两句>>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合作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