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黄桷坪的洋黄漂为艺术坚持漂泊
图片资料
“黄漂”,是一个和“北漂”相对应的名称,指的是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伊始,在四川美术学院所在地黄桷坪出现的一个新艺术创作群体。这些艺术家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却几乎没有固定社会工作和收入,并顶着各种压力坚持"漂泊"在黄桷坪,执着地寻找着自己的艺术语言,不懈地实践着自己的艺术理想。
“黄漂”,这个词对于不少重庆人来说并不陌生。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许多艺术家陆续聚集在九龙坡区黄桷坪生活、创作。他们中有川美的毕业生,也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自由艺术家,由于办展、卖画、创作、生活多集中在黄桷坪,这个艺术家群体也被称为“黄漂”,据报道顶峰时期,漂泊在黄桷坪的艺术家有500多人。不少当代艺术名家,比如张晓刚,最早都曾当过“黄漂”。而随着影响范围的扩大,黄桷坪也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他们,就是“洋黄漂”一族。
第一位“洋黄漂”
黄桷坪待了12年
黄桷坪501艺术基地的运营总监唐宵对“洋黄漂”一族很熟悉。唐宵告诉记者,最早的“洋黄漂”是德国画家杨·柯哈茨基,也就是现在不少重庆艺术家比较熟悉的小杨。2000年,小杨作为卡塞尔大学艺术学院和四川美术学院的留学交流生,第一次来到了重庆,便喜欢上了黄桷坪,一直住到了现在。
2007年,黄桷坪涂鸦艺术街正式开街,常驻黄桷坪的“洋黄漂”的数量也达到了顶峰。唐宵告诉记者,最多的时候,黄桷坪有10多位“洋黄漂”。不过唐宵说,这个数据只是指长期生活在黄桷坪的艺术家,如果要算经常来黄桷坪寻找艺术灵感、交流的外国艺术家,这个群体要庞大得多。
现在,常驻重庆的“洋黄漂”有四位,除了已经跟随川美搬到了大学城的小杨,在黄桷坪常驻的有两位法国艺术家凌涛和文森·漆,以及一位英国艺术家奥利文。唐宵认为,“洋黄漂”的存在让黄桷坪越来越国际化,也让黄桷坪的艺术家与国外艺术家有了更多的交流,“‘洋黄漂’为黄桷坪和重庆本土的艺术家带来了新的思路。比如外国艺术家的商业和艺术都结合的非常好,这也给了本土艺术家启发。”
“洋黄漂”一族
作品有中国特色
锦瑟画廊总经理张琪,曾给两位“洋黄漂”小杨和奥利文都办过展览。张琪告诉记者,“洋黄漂”的作品都非常具有个人特色,都是用外国人的眼光在看中国,“比如奥利文,他的作品就包含了很多中国禅宗的元素,作品非常具有中国特色。小杨的作品很多都是与黄桷坪有关的。”
对于“洋黄漂”作品的市场表现,张琪告诉记者,“洋黄漂”们有自己比较固定的客户群体,“他们能在重庆生活下去,也证明他们作品是有市场的。”唐宵也透露,“洋黄漂”的作品在重庆还是比较受欢迎。
艺术家:Oliver Gosling
中文名:奥利文
出生地:英格兰
来渝时间:4年
工作室地址:黄桷坪U库
艺术门类:油画及综合媒材
记者已经是第二次采访奥利文了,这次见到他,与4月份他在“对话 1+1”展览开幕式上的感觉完全判若两人———上次,他像一个不苟言笑的教授;这次,他像一个调皮的老顽童。
英国大叔爱上中国山水
雨后初晴,昨日中午有些闷热,记者陪着奥利文七弯八拐地爬上位于黄桷坪一处山坡上的U库2楼,已经汗流浃背。奥利文按了一下电源开关,灯亮了,他高兴地欢呼了一声,大意说,今天运气好,线路没有出问题,我们可以吹风扇了。后来在交谈中记者获知,他现在的工作室由于电线老化,经常会出问题,他正打算搬家。
奥利文递了一支烟给记者,点上。基于上次的印象,记者问他烟灰缸在哪里,他笑着说,就抖在地上,气氛瞬间融洽。
奥利文1958年生于英格兰。在伦敦贝姆·肖艺术学院(Byam Shaw School of Art)学习油画,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伦敦艺术与设计学位。随后又进入皇家艺术学院(Royal College of Art)学习,获得油画文学硕士学位。就在他毕业后的第二年,在伦敦克拉伦登艺术馆(Clarendon Gallery)举办首次个人作品展。在此后的近30年时间里,他在英国、日本等地举办了十多场画展。
早在求学期间,奥利文就接触到了中国和日本的水墨风景画,特别是范宽、郭熙、马远、倪瓒、石涛和八大山人等中国绘画名家的作品,给了他很大的触动。中国传统山水充满禅宗意味的空灵感和独特的东方意味,让他着迷并深深地影响了他的艺术创作。奥利文说,在他看来,这些中国艺术家笔下的山水,形象地表达了阴与阳的和谐,画面上的书法题款以及大面积留白的处理,让他体会到虚与实的辩证关系。从那时以后,他便将这种审美经验用到自己的创作之中———当然,他不是简单对中国绘画的描摹与复制,而是将这种阴阳调和、虚实共生的东方情趣以自己的方式表现于作品之中———以空灵的画面为观赏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让不同的人产生不同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