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专访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家乌利希克: 藏品归属,重于私利

时间:2016年04月06日 作者:邱月烨;孙伶;董明洁 来源: 阿特网

记者:为什么在决定将藏品捐献给M+时,采取了少量作品收费售出的条款,而不是全部捐赠?如果日后有机会,会以怎样的方式将藏品捐献给内地美术馆?


希克:M+以1.77亿港元向我购买了47件藏品,相比这些作品的市场价,这个价格只是相当于当时我收藏它们的“成本”。与此同时,我另外给他们捐献了1463件藏品。我一共收藏了2300多件中国当代艺术,其中1510件已经在M+了,大概还有七百到八百件私人藏品。


我过去的经历大多是跟中国内地城市,例如北京、上海相关。所以我的初衷是将它们捐献给北京、上海或广州的美术馆。


我只会将藏品捐献给公立美术馆。我不认为私人美术馆会是我的藏品的好归宿。个人认为,因为历史的记忆总是会留在公立美术馆,那才是权威记录艺术史的地方。而内地私人美术馆尚属新兴阶段,我不知道它们未来的的命运会如何,而且内地私人美术馆的收藏质量和收藏方向,总是跟收藏家个人的品味和爱好相关,并不似公立美术馆的收藏成体系,且客观。


记者:关于M+的这批藏品,你跟M+是如何约定展出频率的?


希克:在美术馆建成后的前3年,M+提供至少5000平方米的展区以供展览,同时至少为这部分藏品举办3场展览。我认为只有这样,观众才可以大致了解我的整个收藏概念和体系。这个收藏不是聚焦在某一位或数位艺术大师身上的,我希望它展示的是过去这么多年间中国艺术家以及中国当代艺术界创作了怎样的作品,形成了怎样的艺术脉络。在此之后,M+可以自由策展。


记者:十年前,瑞士伯尔尼美术馆展出了你的收藏展 “麻将”(Mahjong),引起了前所未有的轰动,欧洲艺术界当时将此展视为认识中国当代艺术的“入门”。一个时代过去,欧洲艺术界对你的藏品的认知发生了哪些改变?


希克:欧洲人对“麻将”这个展览更多的是感到震惊,他们没想过原来中国有这么多有力量的艺术品。而如今,欧洲艺术界对中国当代艺术已经有了更多的认识,这些认知和肯定也反映到中国当代艺术家在国际上的艺术品价格中,当年收藏过的许多中国艺术家如今已经身价百倍。


记者:你创立的CCAA(中国当代艺术奖)未来会与中国的美术馆有哪些合作?


希克:我觉得CCAA应该是一个属于中国人的奖项,而不是由外国人来决定哪个艺术家和作品更有意义。因此评审团是最重要的部分,现在它的评委由一半中国人一半西方人组成,这样才能保证评委会完整的国际化的学术背景。CCAA虽然是由我创立,但我严肃地思考过将它转交于中国的艺术机构来操作,变成一个真正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奖项。


记者:你是否还在继续收藏中国当代艺术作品?


希克:目前我新收藏的作品主要是年轻艺术家的作品,过去收藏过的许多中国艺术家的作品价格现在已经非常高了,我也负担不起了。对于年轻艺术家,我依然采取过去那样的收藏方法,需要观察他们一段时间才确定是否购买。我现在虽然不住在中国,但一年会来中国8次。但是在过去,我可以用很长的时间来观察艺术家的创作方式,再决定要不要买一件作品,而现在却要很快地作出决定。因为如今一个好的艺术家周围会围绕着很多艺术品交易人,好的作品很快就被买走了。所以,在购买一个艺术家的作品之前,我可能无法再长期地观察他,但会在出价前认真地做研究。

责任编辑:韩杰去阿特首页
我来说两句>>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合作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