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方毓仁:画廊经营困难但不容悲观

时间:2016年06月17日 作者:马如风 来源:阿特网
    如何判断一家画廊存在的意义?时间、眼光、专业度,画廊是艺术品流通的最初环节,同时,画廊自身也成为一个业态历史的见证者,用画廊多年来走过的风雨历程,作为后来者的榜样。与所有企业一样,画廊的成长也分为几个阶段,每家画廊都有各自的发展历程和方向,他们或许经历过市场低谷、市场动荡、业务转型,经年累月累积起艺术家资源、藏家资源、社会效应资源。

    《艺术客》这一期专题聚焦在亚洲不同国家和地区画廊业态的成长历程,通过采访画廊主,了解画廊的成长史,同时谈论不同节点时曾遭遇到的问题。最终,不仅是为了完成一篇画廊成长的文献资料,也是希望透过被采访画廊的经历,记录画廊所代表的地区文化和市场化业态的背后,其所属艺术界的集体成长。
 
一画廊创办人方毓仁,在香港经营艺术品买卖生意逾三十年,见证艺术界大时代。
 
    希冀通过分布在中国内地、港台、日本、韩国的,经营超过10年的画廊的成长经历,给关注画廊业发展的读者打开一扇了解区域行业发展的视窗。

    香港艺人方力申的父亲方毓仁,在香港经营艺术品买卖生意逾三十年,见证香港由文化沙漠变身世界第三大艺术品交易中心。方氏代理过的中国当代艺术品多不胜数,更俨如代言人身份替已故艺术大师吴冠中奔波发声。眼看画廊倒闭又萌芽,方毓仁庆幸自家的一画廊不被淘汰,虽然多次搬迁,今时今日能屹立中环,历尽中港画廊发展的云涌风起。

    1989年,方毓仁把大部分吴冠中给他并允许转售的赠画,组织了一场展览并进行销售,当时排队抢购的空前景象他至今仍记忆犹新。“预展当天五时,画廊门口已涌现人潮,职员要派筹疏导,下午六点酒会开始,除了一两张索价七八万元的大型油画,其他已经瞬间抢光。”27年后,吴冠中大画《周庄》最近以2.36亿港元成交破中国油画纪录,方毓仁透露,这件作品当年也是由他作为中间人委托吴老创作的。吴冠中作品身价在四分之一世纪涨逾几千倍,方毓仁作为推手的角色功不可没。事实上经过他手交易的艺术品,又岂止单一个响亮的名字?

    跨进位于荷李活道的一画廊,画廊正进行沈汉武的个展,平时铺外游人如鲫,附近的画廊不断换风景。坐电梯到商厦二楼的另一个时空,那是方氏父子的生意基地,更似游乐场,色彩丰富的当代艺术品散落整个空间。

    “现在连拍卖行都设有画廊,专家跑到艺术家住处去收货,画廊怎么经营下去?”谈到画廊曾经的光辉,方毓仁反而提到今日的黯然。“荷里活道一带的画廊如走马灯转换,关了又开,开了又关,近年特别多外资的小画廊在这里碰碰运气,运气好的留下来,不行的很快就消失,大浪淘沙啊!”画廊经营困难,方毓仁更是大叹租金吃人。“香港寸金尺土,画廊策展也有限制,太大的画不能展,立体装置也有限制,大部分画廊也在辛苦经营,要靠各自孕育的一撮买家支持,赚钱不够维持画廊的基本开支,所以维持还要靠参与一些拍卖会。”

     方毓仁提到,香港第一代画廊几乎都是上世纪80年代开办,并且都以国外的经营模式为主,因为从根本上说画廊的概念就是外国产物。“画廊是有代理画家,有合同、契约以及一系列的推广,都是外国人带过来的模式。”那个时候最早的本地画廊有汉雅轩,其次就是前特首董建华的胞妹金董建平开设的艺倡画廊,和StephenMcguinnes在交易广场开的万玉堂,然后就是1984、1985年开在北角的一画廊。“那个时候还没有兰桂坊,外国人很爱聚会。一有画展开幕,他们就来酒会,好不热闹。”

    时局也造就了香港画廊事业发展,因当时中国台湾、新加坡人难以进大陆,内地艺术品也难以出口,香港成了购买艺术品的集中地,那时佳士得和苏富比也跟着来这儿做拍卖。“刚开始时他们做拍卖就是一小本薄册子,现在是一箱箱的寄过来。”

    因为有了ArtBasel、ArtCentral、典亚艺博会等国际级艺博会,国际级蓝畴画廊亦鱼贯进驻了港岛区的中环,加上香港免税港和利索的物流配套,这弹丸之地顿时成了世界第三大的艺术交易中心。除了荷里活道一带,中环的毕打行因有历史建筑特色,楼底又高,成了画廊集散地,也有画廊租用商业大厦,惟常有经营者抱怨适合画廊的空间太少,近年所见,无法承受贵租的画廊就只能搬离中环,转战黄竹坑甚至东九龙区。有见及此,恒基地产便想到把位于中环皇后大道中80号的旧商厦,改建为集画廊、饭店及零售的24层大厦,取名“HQueen‘s”,预计2017年中落成,建筑的高楼底商也特别为画廊而设,觊觎来港抢滩的外资画廊。
 
香港寸土寸金,由八十年代起经历多次港式搬家,一画廊现立足于荷里活道一号的地铺,租金令人咋舌。
 
 
责任编辑:杨晓艳去阿特首页
我来说两句>>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合作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