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范迪安:艺术史激发了当代中国艺术创造的新维度

时间:2016年09月21日 作者: 来源:凤凰艺术

 
    在中国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就是艺术史学的发展不仅作用于自身的学科建设,也对当代艺术的创造产生作用。中国的艺术史专业主要设在美术学院,也使这种作用更加明显。中国的美术学院是拥有大量艺术家的学府,艺术史的许多成果,或者说艺术史学方法论的许多有意思的经验也被聪明的艺术家们所关注。在如何向传统取用资源形成当代的视觉转换这方面,中国的当代艺术呈现出一种整体的新趋势,我把这种趋势称之为当代艺术中的“中国方式”。有许多艺术家似乎不约而同地朝向自身的传统,而这与艺术史研究所形成的学术氛围是分不开的。我这里十分简要地介绍几位艺术家,看他们是如何沿着艺术史的路径探向传统,又通过创造性思维返身当代的,这种在艺术史和当下文化情境中的穿行,几乎形成了一种创作的方式。   
 
▲ 邱志杰 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  竹编 2013年
 

▲ 邱志杰  世界花园地图  2016年 水墨壁画
 

▲  雷姆·库哈斯( Rem Koolhaas)
 
    例如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邱志杰一直对艺术史素材作当代的转换,他对西方古典建筑感兴趣,用中国的竹编工艺制作了古希腊爱奥尼亚的柱式。无独有偶,国际著名的建筑师库哈斯则对中国的古代建筑感兴趣,他带领团队研究制作中国的斗拱,不仅在中国举办展览,还把对中国斗拱的研究带到了他自己作为主策展人的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上展出。这似乎是不约而同对中西两种文化遗产的相互关注。邱志杰还特别对地图感兴趣。中国古代有绘制地图的传统,西方也是这样,而地图这种图像图形的方式后面显然是不同的自然观、地理观乃至“天下”观。在中西文化没有交会的时候,中国的地图画法和西方地图的画法,既有差异,也有相似,这说明人类认知世界、认知地理的眼光和表述方法有相当大的趋同性。只是作为当代艺术家,他画的是文化地图。他将中国水墨山水的技法和欧洲铜版画的地图风格结合起来,让中国的书法字体和英文字体也在画面中并存,表现了一种弥合中西文化鸿沟的意识。
 
责任编辑:杨晓艳去阿特首页
我来说两句>>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合作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