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从疯狂到冷静,绘画川军能否重新出发?

时间:2021年03月31日 作者:李天琪 来源:Hi艺术


集体主义潮流的不复存在

 
生于60、70年代,“新绘画”的一代在中青年时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开放、信息爆炸和物质丰富,而这些来自外部社会的变化直接影响了艺术家们的视角、心态和创作,或者说为他们的作品赋予了时代特色。
 
他们告别了宏大叙事和文化批判,开始对个体产生了更多的关注,“80年代‘宏大叙事’的现代主义诉求和90年代的符号化的政治神话远去,集体主义潮流不复存在,发生了从集体主义经验到个人经验的转换。”(张小涛)
 



张小涛 《溃烂的山水》 300×200cm 布面油画 2006

 

由于认定“谁也把握不住这个时代的整体,我们只是成为无数碎片中的一环”,所以这一代的艺术家更加关注自身以及身边的人与事。

 


忻海洲
艺术家


确实如艺术家忻海洲所说的,6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的青春与他之前的一代人青春经历的不同,在于他不再属于一个集体主义时代。在一个集体主义时代,个人的选择、判断是交给组织决定的,但新物欲社会使每个人真正成为个人,在经历社会不断开放中有了自我选择、判断的行动可能。“他们成为全球青年,参与分享全球普遍资讯和物质源并接受由此反射的高压。”
 
忻海洲的作品从未离开现实生活情境中人的存在,无论是一张脸、身体还是个体与人群,他们现实中所表露出纠结与困境,甚至自己对于自己的不适,都对应着中国社会城市化进程阶段性的问题。
 

 

忻海洲 《变动 No.1》 180×300cm  布面丙烯 1999


一种来历不明的“受伤”

 

或许是时代的迅速变化让人猝不及防,这一批“60后、70后”的“新绘画”艺术家的作品都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焦灼、惊恐、无所适从。曾提出“青春残酷”概念的批评家朱其用“受伤”来形容这一代人的集体精神症候: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产生了一种青春绘画式的基本主题:受伤。“受伤”带有 1970年前后出生的一代人在90年代经历的一种共同的精神分析特征,即一种来历不明的受伤。

 


何森 《企图对一个残缺世纪局部的注释》 200×350cm 布面油画 1989

 


郭伟 《人物 No.5》 150×120cm 布面丙烯 2014

 


郭晋 《杂技女孩》 200x200cm 布面油画 2007

 

责任编辑:杨晓艳去阿特首页
我来说两句>>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合作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