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明镜的绘画性

时间:2022年11月14日 作者: 来源:阿特网

 

真正的艺术家总是通过他的作品坦露心灵,但这些艺术家必须是热爱形式的艺术家,明镜可能就是这样的艺术家。提到形式,总是容易想到早期现代主义的艺术,从印象派到巴黎画派,那种形式上的创造和自我表现的独白至今令人神往。从什么时候开始绘画性变得不再重要,图像、符号、照片的搬用成为绘画的主流,当然更大的背景是图像、影像直接取代了绘画,绘画的传统功能,自然的再现、故事的形象叙述等等都在摄影、影视的流行中消逝。

读书的孩子  2018  布面油画  60x50cm

 
2018的一个下午  2018  布面油画  150x140cm
 
 
绘画性可能不是很准确的概念,沃尔夫林在《艺术史原理》中对有绘画性和没绘画性作了一个区分,破烂的、陈旧的、不规则的东西总是有绘画性的;整齐的、干净的、规则的东西总是没绘画性的。绘画性是用的painterly这个词,从字面上看,这是指像刷油漆刷子一样的效果,区别于小笔的精细描绘。沃尔夫林是指再现的手法,但巴洛克的“涂绘”确实比文艺复兴的“线条”更有激情。绘画性是通过手的动作体现出来,笔触的摆放、涂抹都联系到手的运动,再现的对象是用笔触塑造出来的,像雕塑一样,而不是像工匠那样描摩。在现代艺术中,笔触被释放出来,绘画不再以再现为目的,而是直接对应于艺术家的精神和心理,成为表现自我的手段。明镜的绘画很容易使人联想到表现主义,他的形象处于具象和抽象之间,如同上世纪初的早期现代主义绘画,在印象派与抽象艺术之间的一个阶段。
 
 
对于猫的行为研究  2019  布面油画
 
 
释禅  2019  布面油画  58.9x90cm
 
 
圣母子  2019  布面油画  60x50cm
 
 
表现主义的理论总是着重于表现自我,关注人的精神状态,过度的自我最终会破坏形象的再现,只留下笔触和颜色,这就走向了抽象。这似乎是一个价值的逻辑,把形式从学院艺术中解放出来。仔细一想,表现主义还不只是自我表现,自我表现总是在一定的形式之中,没有形式的依托,自我是出不来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自我表现的形式比学院艺术的技术更需要天赋,因为没有技术和程式的支撑,没有再现的目的,绘画性被抽象出来,要纯粹用形式来感人,确实是不容易的。表现主义面对的是学院艺术,它在语言上是解构的,而自我却是个性的解放和重建。这些都不是明镜要面对的,因为时代不一样了,明镜面对的是一个图像的时代。他用绘画性来对抗图像性,把个人的价值从图像、符号的奴役中解脱出来。这么说似乎太上纲了,因为明镜想到的还是画画。当前画画面临着两种压力,一个是学院,一个是图像。学院把画画变成了公式,从写实到表现,无意义地重复学院的传授,直到画得“手臭”。从这个角度看,明镜的画坚持了手性。在他的画中找不出明显的参照,除了和谐的色调有学院的痕迹,他在经营自己的图式时保持了新鲜的感觉和个人的经验。
 
 
三个音乐家  2020  布面油画  120x105cm
 
2021记事  2021  木板油画  60x97cm
 
关怀猫  2022  布面油画  150x140cm
 
 
在明镜的很多画中,都没有明显的色彩与素描反差,一切关系都很相近,灰色的背景,白色的笔触暗示出人物,偶尔一点重颜色使画面生动起来。这种色彩关系使人想起马克·罗斯科的抽象画,邻近色的色块相互并置,模糊的边线让色块相互渗透,似乎暗示了一个很隐秘的内心世界。不过,背景和人物在视觉上都是一个共同的背景,像是一个私密的心理与生活空间,暗示出个人的状况和环境。线条在画面上有特殊的作用,它不只是勾勒出人和物的轮廓,而且那种拙稚还带有原始的意味,像一个独有的记号反映了艺术家的个性与意志的存在。题材在明镜的画中似乎并不重要,但仔细看去,明镜多是室内题材,这些题材是有暗示性的,画家是以个人经验的日常生活为题材,他不费心去找寻社会的主题和隐喻,而是把身边所见的东西和心里所想的事物信手画来。其实这是他的绘画性的基础,他正是在这种无意识的状态中表现了无意识的自我。自我的意义在这儿不同寻常,尤其是在绘画中间。当代的绘画总是被客体化和商品化了,如同人的物化一样,自我被消解在图像或图像的复制中。在明镜的画中,自我是双重的存在,在其模糊的形象中,依然可以辨识出室内空间的男人和女人,这是一种私密性的暗示,个人正是在这种私密的空间和行为中才能体验存在,明镜的画法也是如此,正是在这种个人生活与经验的表现中找到他自己独特的语言方式。
 
 
赏花图  2022  布面油画  60x50cm
 
一个画家  2022  布面油画  100x80cm
 
鱼啊  2022  布面油画  60x60cm
 
 
女承筐  2022  布面油画  130x140cm
 
 
绘画性不同于表现主义,表现主义不一定要画得好,而是要情感、情绪表现得好。表现主义成为一种样式后,也就不表现了,就像文人画被后人复制后,就不文人了。像明镜那样的绘画性其实是有条件的,就是在绘画的感受性上有过人之处,笔触的收放、颜色的控制、构图的张力、线条的质朴,等等,在这些绘画的基本要素上与众不同,因此,绘画性与表现主义相比,总是更为审美。这种审美不是来自既定的公式和规则,而是来自他的先天条件,与他的自我紧密相连。明镜的绘画接近于抽象,或者首先是抽象,他首先是用大笔把颜色铺上画布,形成抽象的画面关系,这种关系表面上是无意识的形式构成,实际上现实空间在心理空间上的投射,颜色与颜色之间,笔触与笔触之间,都有一个隐藏的前后深远的关系。观众面对这种抽象不是感受平面的装饰,而是可以进入的幻觉的空间。他在这种抽象的关系上寻找具象的暗示,往往是用几根线条暗示人的轮廓和动态,那个虚幻的空间在形象的暗示下显现出来,但那是一个真实的心理空间,笔触与线条的原始性说明这个心理空间就是艺术家自己的世界,他以这种方式把观众带入他的世界,而且是一个真实的内心世界。
 
文/易英
 
 
 
明镜,男,满族,1960年出生,中国油画学会理事,文化部中国美术创作研究基地特聘艺术家,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理事,河北油画学会副主席,原河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作品曾获“走向新世纪·中国青年油画展奖”,“研究与超越·中国小幅油画大展奖——学术奖”,第九届全国美展铜奖,第十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等。近年于中国美术馆、新加坡好藏之美术馆、美国、香港及中国大陆举办个人作品展近二十次,由人民美术出版社等出版个人画集四部。
责任编辑:杨晓艳去阿特首页
我来说两句>>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合作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