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云雕塑——首届学术邀请展
时间:2023年04月26日 作者: 来源:松美术馆
云雕塑
首届学术邀请展
艺术总监:隋建国
策展人:冯兮、李佳、苏磊、苏伟、王澈、周翊&董菁
艺术家:蔡雅玲、范西、郭城、耿雪、韩磊、金宁宁、康靖、厉槟源、刘成瑞、刘符洁、李巨川、李怒、梁硕、刘亚洲、刘展、琴嘎、佘海晴、沈凌昊、谭英杰、王月悦、谢墨凛、辛云鹏、杨光南、阎实、阎洲、渣巴、郑达、曾弘、郑路、张淼、张思锐、张一、赵银鸥
展期:2023年5月1日-8月27日
写在前面
“云雕塑”是北京隋建国艺术基金会旗下的学术平台,其理念是基于肉身经验与雕塑的视野,关注从三维空间出发的雕塑、装置、行为、事件等相关的艺术家、展览与事件的发生和讨论,搭建时间、空间、自然、社会、物质、技术等面向历史与未来的新艺术。
作为“云雕塑”首次线下走向公众的展览实践,主办方邀请了作为中国当代艺术策展与理论实践新一代中坚力量中的六位(组)策展人,每位/组策展人再根据自己的展览主题与内容邀请艺术家,策划组成各自的展览单元。它们分别是冯兮策划的“现成的生活 现实的技术”;李佳策划的“空间三种”;苏磊策划的“智能、技术生态与体验”;苏伟策划的“幕间:四个案例”;王澈策划的“生长的河——走怒江”;周翊和董菁策划的“技艺”。六个单元共计邀请了33位艺术家及其作品。这些展览单元之间相互关联又具有各自独立的学术指向,汇聚在一起,构成了“云雕塑”的艺术视野和学术态度。
此次展览凸显出中国当代雕塑发展中最具未来价值的多个面向,也是近四十年、特别是近十多年来,中国当代雕塑的一次具有前瞻性和实验性的案例。
展览艺术总监隋建国
2023年4月
关于云雕塑
“云雕塑”作为“北京隋建国艺术基金会”旗下的以微信公众号为形式的学术平台,理念是基于雕塑的视野——关注从三维空间出发的雕塑、装置、及身体等相关展览与事件的发生,引领未来雕塑新浪潮。
自2020年正式注册以来,“云雕塑”与雅昌网“艺术头条”合作,已经逐渐成为一个雕塑领域的网上专业刊物。“云雕塑”的线下功能,则是以“云雕塑”为平台,与社会各类出版、传媒、展览、教育等机构展开合作,为推动中国当代雕塑的发展贡献力量。
“云雕塑”公众号下设三个常规栏目,分别是“人物随访”、“艺术动态”和“文献出版”。
(一)“人物随访”栏目:聚焦于当代雕塑领域中青年艺术家的个人展览、具有实验性的群展和著名艺术家的大型美术馆的个人展览进行采访和报道,包括对展览相关策展人、学术总监或机构负责人等的采访。
“人物随访”的三个基本原则:
1,现场性——在中青年雕塑家的个人展览和工作现场,以视频的形式采访艺术家;
2,艺术家视角——由基金会艺术家志愿者面对面采访展览当事人;
3,基于雕塑的视野——关注从三维空间出发的雕塑、装置及身体等相关展览与事件的发生。
(二)“艺术动态” 栏目:以专题报道的形式聚焦活跃的当代艺术活动,包括对话、研讨,讲座等内容。
(三)“文献出版” 栏目:下设 “理论与批评”、“名著研读”和“雕塑力” 三个小专栏。
关于策展人
冯兮
作为徘徊于系统边缘的业余策划人,冯兮有着区别于主流策展思想与方法的意识和实践。他善于将空间的物理属性进行重新地解构,试图转换出空间与作品之间新的展览语言,将其融入展览语境中与现实关系进行重新塑造,并努力掌握对展览之间上下文关系的理解与输出,使展览独立于审美性的展陈逻辑,拓宽理解展览语言与呈现方式的通道。同时,作为独立艺术空间实践者,曾分别担任外交公寓12号空间艺术总监、掩体实验空间主理人、车库实验空间展览总监。以及单行道画廊、晨画廊、槐谷林当代艺术中心等艺术机构的艺术总监。现为中间艺术基金会下设“赵文量杨雨澍艺术中心“的学术委员和研究员。SIMULACRA 拟像画廊下设“虹吸项目”的展览总监。另外,于2017年加入策划实践小组孑孓社,以介于策展人与艺术家之间的身份和思考,将展览作为创作与实践的方法,成为三名小组成员之一。
李佳
李佳是生活在北京的独立策展人,艺术评论写作者,译者。曾任泰康空间高级策展人(2015-2020),佩斯北京画廊副总监(2012-2015)。她于2017年获第一届Hyunday Blue Prize奖,于2020年获亚洲文化协会(Asian Cultural Council)奖助。李佳是Artforum, LEAP和燃点杂志的长期撰稿人,艺术评论亦发表于Artforum Magazine, ArtAsiaPacific, YISHU等国际刊物。
苏磊
当代艺术策展人、研究领域为新媒体艺术理论、博物馆展演设计与场景叙事。2019年世界机器人大会文化创新奖获得者。出生于北京,就读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巴黎圣德尼大学,巴黎拉维莱特国家高等建筑学院并获得学位,法国高等社会科学院博士(站内),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未来设计学院智慧场景实验室。发表《解码·未来》,《新自由主义之后》、《走向开放世界的使徒》等文章,曾经策划今日美术馆“今日未来展--想象的未来”,“云端美术馆APP项目”入选纽约新美术馆科技艺术扶植计划,工作聚焦在科技艺术交叉领域中的后资本主义文化景观研究。
苏伟
策展人,艺术史研究者,现为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研究员。2012年,他参加了ICI(Independent Curators International)纽约的策展课程。2014年,他获得首届国际艺术批评奖(IAAC)。2017-2021年,他担任北京中间美术馆高级策展人。苏伟最近几年的工作聚焦于对中国当代艺术历史的再叙述和激进想象,探索其全球语境中的合法性和断裂性的根源。这一工作的核心,是重新提取“1949后“当代情境中的艺术生产,描述双重面貌下的限度、情境线索和无意识的能量,从而批判性地展开实践,重新定义艺术在今天的立场及可能性。
王澈
独立策展人。1986年生于邯郸,现居北京。2010年至今一直从事艺术评论写作和策展工作,注重在不同地貌中流动、思考并展开项目,以行走策展的理念强调过程与整体感知。曾策划:“后退几步:从结果向原因还原”、“绵绵若存走岷江”、“莽原”、“沙漠驻留”、“燕山散步”、“时间不可逆”、“黑戈壁计划”、“走神”、“天地游戏—走青藏”、“生长的河—走怒江”等项目以及艺术家个展和群展。
周翊(左)&董菁(右)
董菁:毕业于中央美院。实验空间C5CNM负责人。2000年创办Canvasor网上画廊。2005年创办西五艺术中心C5art。策划:西五讨论组项目、夏天的十三个夜系列展览、听说展、六艺小组街头艺术活动系列、 恶毒的礼物项目、数字house群展,西红柿炒鸡蛋大赛。
周翊:实验空间C5CNM负责人。自2016年起与艺术家、学者、机构和音乐人合作制作、出品“食物剧场”、“桌面艺博会”、“观念拉斯维加斯”、“复现计划”、“经常合作”等交互性项目,探索艺术跨界吃喝玩乐的商业潜能。2011-2015年担任北京中间美术馆的艺术总监。教育背景:1999年艺术本科毕业于纽约库伯联盟美术学院(Cooper Union),2004年研究生毕业于费城天普大学泰勒美术学院(Tyler School of Art),2005年参与缅因州的斯考希根绘画与雕塑学校(Skowhegan School of Painting and Sculture)驻留项目。
关于艺术总监
隋建国
隋建国1956年生于山东省青岛市,1984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美术系,获得学士学位,198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获得硕士学位。现居住和工作在北京,为中央美术学院资深教授。
隋建国在自己四十多年的艺术实践中对创作观念、作品形式、媒介选择、时空经验等多个方面都有深度理解和认识。2008年以来逐步将精力集中,以手捏泥作为“手中之空”,并将其以3D数字技术放大打印成为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人艺术展,并多次参加国际国内重要艺术群展。
2016年申请发起“北京隋建国艺术基金会”。同年发起“国际现当代雕塑理论译丛”及其编委会,并担任编委主任。2020年注册“云雕塑”公众号,并发起组织编辑委员会。
关于松美术馆
松美术馆地处北京市顺义区温榆河畔,由著名设计师周光明先生担纲设计,2017年正式面向公众开放。2021年丁泽华先生出任馆长,全面负责松美术馆的运营和管理。
松美术馆目前拥有20世纪以来中国现当代艺术的丰富藏品。美术馆的运营聚焦“收藏”、“研究”、“传播”与“教育”,努力形成带有前瞻性的关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新视角。松美术馆的目标是通过与国内外相关专家学者的合作,大力推动并展开深层次的当代艺术研究展示与实验项目,增强美术馆的学术性和专业性建设,自觉做好民营美术馆面向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角色。
关于隋建国艺术基金会
隋建国艺术基金会的宗旨是“艺术+科学”,专注于“艺术创作”、“理论研究”、“公益教育”、“国际交流”四个领域,致力于成为立足中国并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艺术基金会。
隋建国艺术基金会成立七年来,一直持续推动两个艺术教育和慈善项目:第一个是“现当代雕塑理论译丛”学术翻译出版项目。2016年以来基金会与相关学术机构合作,已经翻译出版了《雕塑的语言》、《现代雕塑的变迁》、《六年·1966-1972年艺术的非物质化》、《摇滚我的信仰》、《余白的艺术》、《无定形-使用指南》六本雕塑专著,并在著作发布的同时举办相应的国际研讨会,随后组织编辑出版研讨会论文集。
第二个是“艾东公益行动”。这项公益行动早在基金会成立之前就已经展开了。从2008年开始,“公益行动”每年组织志愿者上山下乡举办“艺术夏令营”,将艺术教育送到偏远贫困地区的学校,十五年来已经拥有数家合作的艺术院校以及三百多名志愿者。
2020年起,隋建国艺术基金会的志愿者们组成编委会,并倾力打造国内最具专业性和影响力的当代雕塑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