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张晓刚:创作40年,依然魔幻,依然文艺

时间:2023年05月05日 作者:看展的 来源:安邸AD

 

 
在“蜉蝣”开展的前几日,我们在龙美术馆见到了布展中的张晓刚,只见他拿着砂纸,打磨入口处的一块不锈钢板,“怎么样,还不错吧?”他笑着问。展览前言不能直接上墙,布展前期,他想到这个主意。“找了这块板,打磨一下,再把前言印上去,有点作品的意味,但又不是作品。”而当观众涌入观展时,他们也将在阅读前言时看到镜面不锈钢板中的自己。这恰巧与张晓刚多年来的创作有一层关联性——目及大的时代与社会,更关注这浩瀚中的个体。
 
 
 
“蜉蝣”展览开幕前,我们在龙美术馆见到了布展中的张晓刚。
 
 
 
在北京预先定制了水泥板床架装置(尺寸可变),来到龙美术馆,颜色显得稍浅,艺术家决定将它们刷黑,提升在特定场域中的展示效果。
等待上墙的作品是:《世界的秩序2号》,2018年,纸本油画, 纸张、棉绳拼贴,204×304cm。
 
 
 
于张晓刚而言,做一个大型的美术馆展览,偶发性的因素太多,“但这也是做展览有趣的地方”。同样偶然的还有装置,他在北京定制的水泥板床架,打算放到空间里,作为一种“立体绘画”,来到以混凝土为基调的场馆,却发现颜色太浅,决定把它们都刷成黑色。在摄影师布灯的间隙,我们甚至也参与了“刷黑”的工作,也让这次的采访和报道变得不寻常。希望跳脱出那些一板一眼的艺评词汇,那些艰涩的、沉重的时代印记,直面艺术家最真实的状态;而真实,原本也是艺术创作的动因和样貌。
 
 
将展览前言印在不锈钢版上,也是依据现场条件决定的方案。
 
 
“你们只管问,我都能答!”他一边与我们交流,手上的打磨活儿不停。这次的大展,中间因为疫情等各种原因,筹备了三年。“对我个人来说,反正也是工作,无所谓。”即便有相对充裕的准备时间,但他也没有更轻松,“我还很紧张,你们看到展厅里那三张大画,都是去年下半年赶出来的。”出现在展览中的布上油画、纸本作品与创作手稿总计逾80件。
 
 
最右侧是张晓刚创作于2006年的肖像绘画《失忆与记忆:闭着眼睛的男孩》,
它出现于展览起始处,在艺术家近年新作的围绕中,它充作“背景叙事”。
 
 
 
除了上海龙美的大展之外,佩斯画廊的香港空间近期还将揭幕他的个展,密集的展览开幕,意味着需要足够的新作品去支撑,以及随之而来的评价。而我们很好奇,眼前的他,已是站在中国当代艺术领域顶端的艺术家,怎么去逼着自己创新和突破呢?他平静地说:“如果你每天想着逼自己突破,那突破不了,没用的,做艺术创作还是得有感觉,你得在那个状态里。”他口中的那个状态,是电影、是梦、是生活中一些意想不到的时刻,又或是过往作品的延展……
 
 
责任编辑:杨晓艳去阿特首页
我来说两句>>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合作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