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艺术流派与电影,有什么关系?
时间:2023年06月29日 作者:于明祎 来源:时尚芭莎艺术
约翰内斯·维米尔(Johannes Vermeer)《倒牛奶的女佣人》,布面油画,45×41cm,1658-1660年
艺术流派如何影响电影?早在上世纪20年代,电影美学已经发端。我们所能看到的具有诗意般幽远的镜头和片段,皆是在此后几代电影人对该时代思想不断体悟与摸索后的成果。在娱乐性电影泛滥的时代,不妨让我们慢下来回顾一次电影的美学历程。
01
名画走入电影
当镜头定格在斯佳丽·约翰逊回眸那一刻时,一切静止了。她身穿女佣宽松的棕色袍子、头戴黄色与蓝色的头巾、沉重的珍珠耳环坠在新穿的耳洞上,眼神含蓄而忧郁。其身旁铺满黑色,衬托着这一幕如油画般隽永镇静。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电影截图,2003年
画家似乎像看到了旷世珍宝一样,眼神热烈。他迅速下笔,目光交替于面前的女孩与画板间。由昼至夜,一幅传世名作完成了——《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电影《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讲述了荷兰画家约翰内斯·维米尔绘出这幅世界名画的故事。一幅二维世界里的架上绘画往往凝聚着时空之美,而当其出现在电影里时,时空开始流转,石破天惊的艺术力量由此展露。
约翰内斯·维米尔《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布面油画,44.5×39cm,1665年
毕加索《格尔尼卡》(Guernica),布面油画,776×349cm,1937年
二百年多后,毕加索因纳粹三个半小时的无差别轰炸西班牙重镇而创作了《格尔尼卡》,人世间的悲痛与战争之残忍被记录于画布上。此画绘于1937年,13年后,由毕加索编剧、法国电影大师阿兰·雷奈与罗贝尔·海森执导,《格尔尼卡》被“搬上”银幕,一场对“格尔尼卡大屠杀”的控诉成为了13分钟的动态影像。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局部,纸本水墨,188.6×58.6cm,元
中国也不乏类似之作。元朝有画家黄公望以山水长卷《富春山居图》诉说中式哲学。画作前半部分将富春江风貌的大气磅礴与秀丽空灵展露无遗,尾部则大片留白,雪泥鸿爪般将所说留待不言中。而2019年First青年影展最佳影片获得者《春江水暖》,便是呼应此画而作。该片以电影为画轴,于四季变幻中重现了富春江与两岸民生的现代模样。
一幅画作入影已经如此,如果整部电影皆是“画作”呢?
《春江水暖》电影海报,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