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秦慧:苏州版画收藏中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3年08月14日 作者:秦慧 来源:顾志军版画工作室
刚才说到了《中国古版画图录》的出版,里面有两篇文章出现了。这个时候有一个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家、民俗学家傅芸子先生把黑田源次的文章翻译出来了,《中国古版画图录》是1932年出版,1938年傅芸子把其中两篇文章翻译出来,并且刊登在了《东方文化月刊》上面。黑田源次的两篇文章被翻译成《中国版画史概观》和《姑苏板》,注意它的板是用木字旁的板,不是我们现在的一般用的片字旁的版,这两篇文章影响了很多人,包括后来的研究版画的国内的学者,阿英老师、王树村先生等。
 
阿英老师撰写的《中国年画发展史略》,1954年出版。这里有个时间差,通过傅云子的弟弟傅惜华的关系,将这类的古版画图片给了阿英做参考。然后他在《中国年画发展史略》大量的引用,其实主要都是来源于《中国古版画图录》里面的日本藏品。这时,国内的研究学者才开始看到这样的一些版画作品,包括我谈到1956年郑振铎先生的《中国古代木刻画史略》的出版,里面也收入了几幅苏州版画,也对于苏州版画做了大篇幅的阐述。
 
黑田源次在《中国古版画图录》这本书里边第一次提到了“姑苏板”和“苏州板”两个词,很多学者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包括现在国内的学者理解也是不一样的。他的文章原话:所谓“姑苏板”,又称“苏州板”,即华南江苏首府苏州所印者,就中以苏州桃花坞—苏州城内以北之地,阊门内之一区域—所出为多。而且文中基本以“苏州板”一词阐述。
 
所谓“姑苏板”和“苏州板”,这里的概念其实是一个等号的概念,两个之间并没有一个差异性。因为我们知道苏州又称姑苏,所以其实理解上就是“苏州版画”的概念在里面了。
 
文章又着重的分析了他所认为的“姑苏板”,又称“苏州板”这一类版画的一个特征,里面所收录的版画上标注的时代,是从雍正到道光初年。综合起来判断,他认为这类版画的区间或者说“苏州版画的光芒”是从康熙末一直延续到到道光中期。
 
另外他阐述了的这一类版画的特征:首先是巨幅版画,幅面比较大。
 
第二是刷色的特征,其一是墨折或傅彩。他提及的“墨折”就是墨版,纯粹的墨版,或者是用笔去敷彩。那么纯墨板之外它还有一些灰套色,此外包括手工的手绘上色,到后面还有套版上色;其二是刷色的方法,是受到西洋版画的影响,一个是透视,一个是光影,就是投影的方法;此外,这类版画使用西洋的一些颜料,但这一点他并不是特别的了解。这里他提及了“姑苏板”的概念,并没有特指是那种西洋风格的版画,他这里其实没有下等号,因为看他分析的这类版画时间跨度是很大的。
 
刚才谈到阿英所引用《中国古版画图录》和他所看到的日本书籍里的一些版画图,把它发放到五十年代初《中国年画发展史略》书中。左边这张图是引用了当时阿英老师的这本书里面,右边的是我收藏的这张图。我拿过来看这张究竟是不是苏州的东西,因为阿英老师觉得是苏州的版画。
 
 
(长崎版画 翻刻 苏州版画)(左图)阿英老师引用,(右图)秦慧老师藏  
 
 
但是下面这一幅可以看到苏州的原来这张画应该是这个样子的,童子手里面拿着是一个螳螂。然后我去找一找究竟谁说的对,当时阿英判断也是苏州的版画,后来我在海杜美术馆的官网找到了这张图,它标注的是“长崎版画”,在长崎流行的版画,是日本人制作的版画了。那么上方的两张画就是长崎地区的日本人对于苏州版画的理解和翻刻,当然没有姑苏版画那么精巧。这就是一个问题,就是日本出现对于苏州版画的翻刻现象,当然不止一这幅。海杜美术馆的展览当中还有和合二仙,我们会看到“万事吉兆图”不同版本的翻刻在里面。 
 
 
《螳螂三童图》乾隆二十五年(1760),姑苏版,神户市立博物馆藏
 
 
那么下面就谈一下我在收藏苏州版画当中的一些思考。看图说话,下方右边是我收藏的,左边是高福明老师收藏的一张画。当我收藏这张画的时候,我就想到了跟高福明老师在桃花坞年画藏品集成卷里面的这张封面图。因为在英国的冯德保先生收藏了大量的苏州版画,大概有400张,海杜美术馆据称有200张,又说有400张,然后又说有700张不清楚。然后我学着冯德保先生的几张这样的类型,琴棋书画的连续,它其实是像一个通屏一样的概念,做了一个尝试的排版。右边我这张跟高福明老师这张,它其实是4张当中的2张,就是琴棋书画的2张,但是流行的时代跟我后面会发的图片可能有一些偏差,可能会偏晚一点。乾隆晚一点时代的状态,因为它的西洋风格会减弱了,它的背景也开始减弱了,地面刻画开始减弱了。
 
 
 
 
中间两幅是冯德保先生的藏品,左右两幅是我的藏品。会发现其实同一类的题材的话,这个内容,包括细节方面都已经开始减弱了,减弱的问题我跟一些版画的朋友讨论过,究竟这两种类型的画,左右两张画是在做西洋风格版画实验研究之前的试稿?还是说在西洋风格开始衰败的时候,乾隆往后衰败的时候出现的作品?我跟他还有没有完全达到一个一致性的判断。
 
 
 
 
下面我谈谈苏州版画的一些细节。右边是我朋友的一个藏品,左右边是冯德保先生的藏品。右边藏品他拿到的时候很惊讶发给我看,为什么那么惊讶,因为我看到了原色,就像没有受过光线温度影响的,颜色是那么的艳丽,它的蓝色、黄色是非常艳,左边看到冯德保的画,它的颜色其实是褪色的。
 
 
 
 
我的理解就是,当你需要去复刻一个作品的时候,你应该最好能看到最原始的一个状态的颜色,包括其他的一些细节,这样可能对那个时代人选择的这种风格喜好或者配色的方式,有一个理解。那么对于复刻来讲,其实也能够达到那个时代的基本的状态高度,当然包括细节,包括后面的细分的垂直线条,包括他衣服上的一些斜纹的阴影的线条,其实都是通过原作和高清图片来帮助自己进行更好的对于那个时代,苏州版画光芒时期的版画的学习,我认为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一般来讲,看一些很小的图是看不到的,需要通过更大的高清的,甚至实物去理解这样的东西。对我的研究也是有帮助的,因为出现了不同版本。后面还会有开脸的不同的版本的细节分析。
 
责任编辑:杨晓艳去阿特首页
我来说两句>>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合作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