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秦慧:苏州版画收藏中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3年08月14日 作者:秦慧 来源:顾志军版画工作室
 
 
 
左边这两张都是我朋友的,他最近收了十几张画,是从一个大屏风上拆下来的画,我问他要了一些图,也会看到对于一些丝绸的表现,对于这种晕染的表现,在早期的版画中会非常的强调这种东西,强调质感。也就是说对苏州的匠人来讲,他们的技术已经完全不成问题,从晚明开始一直到清早期,直至清晚期技术不是问题,画也不是问题,创作也不是问题,所以无限的想象力无限的可能性就出现了苏州,所以为什么叫做“苏州版画的光芒”,它的影响力太大了。放眼北方没有这样的一个产地可以这样做到这一点,会去影响到日本,影响到西方的审美的作品出现。
 
右边的画会看到很多艳丽的黄色跟橙色的使用,包括细节的使用,我们看到这样的细节的时候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包括一些花卉的表现。从这个版印到晕染到手绘几个步骤的组合,形成一些比较大幅的一米高的作品。
 
 
 
 
这是我这次搜集到的三幅,会看到右边这张,其实是直接贴在类似于麻布上或者帆布上的,很难揭裱下来,它并不是贴在一个纸背上或者木板上,当然也有贴在木板上和木盒子里,所以拿到的时候它其实是很脆弱的。甚至因为它贴在麻布上受到气温的影响,屏风上的画会崩开来,第一张就是崩开来了。这样的一个状态其实是只能保持原状,暂时有的还不大能揭裱下来重新做一个,但这样的原始的实物会看到原来200年前的东西。没有光线的影响,或者即使有气温的影响,它也能保持颜色不变,基本的颜色不会变掉。但如果长期裸露朝向光线的话,它会褪色。刚才我们看到几张是朋友的画,它的颜色就像昨天刚印完,或者只放了一个礼拜的感觉一样,并没有说放了200年的感觉。
 
当然在这些版画当中,使我或者其他学习者来讲,还学到一些东西,包括对于空间的理解,对于那个时代,清代的园林建筑的理解。包括假山的一些理解,都是可以从这些版块当中得到一些启发的。
 
 
 
 
再从细节的放大当中可以看到他们染色的一些方式,手工晕染的方式,用一些比较大的刷子或者一些比较窄的刷子。有一点就是对于服装的质感的晕染,或者叫做渐变,这种运用特别的多,一直从清早期用到的清末,都在用这样的渐变的一个刷色方式。当然这三张我个人觉得他已经西风已经减弱了,但它还保留了一点点,它的背景已经是空背景,不会用实背景。
 
在乾隆时代来讲,除了这些类型的东西,在我的收藏当中又会出现一类就是灰套。在海杜美术馆有十六张画,但是我收集到了十六张之外的第十七张,就是《三教九流图》这幅。此外一些私人藏家也有此类灰套藏品,画面中都是用苏州的俗语来讲的,其实就是苏州话。它的时代是乾隆的中期,应该是在乾隆二十六年左右的一批画。很有意思,这些画中谈到了生活,谈到了苏州上方山的一些祭祀,谈到了苏州过年时候的一些活动,十六张画,包括我左边的第十七张画。原来在这个时代的东西不单单是彩色,它有灰套的概念。因为有人会问灰套不是没有画完的东西,是不是它还得上色。这要打一个大问号,我认为纯灰套它可以成为一个流行的东西,它未必一定要完全上彩。当然对于大幅面的风景来讲,也存在一个纯灰套的概念,就是没有上彩就是灰套样式。这个东西能不能成为一个单独的画作挂在家里,或者成为一个市场的需要。我认为可以。这几幅俗语版画都是三裁,很小的画面。
 
 
 
 
这些版画,它是反映生活的,无论是底层人民的生活,还是富人那种奢华的生活,它其实都是有表现的。也就是说“苏州版画的光芒”是辐射整个苏州所有阶层的百姓生活的。
 
 
 
 
在它的细节当中会看到很多的笔绘的开相,包括眉毛的开相、脸部的晕染、右上角可能看不清楚的一些裙子、局部的天仙送子里面的一些晕染,它也是笔绘的晕染。这种方式影响了什么地方,影响了山东高密的年画。所以有时候我们看到很多山东的年画,会被误认为是苏州的东西。左下角是虎丘,就是山塘到虎丘地区的半印半绘的年画,中间这个是朋友的一张画,会看到早期的画的一些开脸细节,但脸画的并不细致,其实还是蛮快速的一个勾勒。右下应该是德国的,去年做的展览中的一张画,会看到清早期的画也会用晕染。晕染用从早期到晚期,从大幅到局部到都用到这样的一种方式。
 
同样我刚才谈到了苏州版画其实是不单单是跟学绘画的人,可能对于学建筑的人,甚至学其他方面的人都会有影响。比如说左上角会看到清早期的园林特征,包括山石布局。左下角是一个太湖石,可以思考那个时代的,他们流行什么样的审美,如何把太湖石的审美应用在版画当中。
 
责任编辑:杨晓艳去阿特首页
我来说两句>>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合作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