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传家宝”般的挪用艺术:什么是一直贯穿的内核?

时间:2020年11月16日 作者: 来源:artnet新闻
 
 
1956年,玛丽莲·梦露与阿瑟·米勒结婚
图片:Courtesy Elle Magazine
 
 
玛丽莲·梦露为肯尼迪唱生日快乐歌,1962
图片:Courtesy The Guardian
 
 
 
沃霍尔这个版本的图像源头是1953年梦露在拍摄电影《尼亚加拉》时的媒体照片,大众对她身体和精神所投来的各种视线和揣测摧毁了她本来的形象,沃霍尔在自己的画布上将一种美国集体思维凝固下来,这也给了三年后“再创作”的斯特蒂文特一次机会,她得以将这个观念用不同的方式复制下来。
 
 
 
电影《尼亚加拉》中的玛丽莲·梦露,1953
图片:Courtesy Artforum
 
 
 
在再现沃霍尔这件充满悲剧色彩的杰作时,斯特蒂文特借鉴了“大师复制品”(master copy)的传统——自16世纪以来,一些艺术家就使用类似的方法将既存的文化神话转化为局部的、永恒的,却又瞬间的情绪。比如在文艺复兴时期,法国国王弗朗西斯一世会招募有名的艺术家,如罗索·菲伦蒂诺(Rosso Fiorentino),要求他们将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关于“丽达与天鹅”主题的作品“复制”下来。
 
 
 
罗索·菲伦蒂诺效仿米开朗基罗的《丽达与天鹅》,约16世纪中期
图片:Courtesy Royal Academy
 
 
 
就像罗索复制米开朗基罗的《丽达》来纪念埃托利亚公主一样,在《效仿安迪·沃霍尔的<玛丽莲>》中,斯特蒂凡特巧妙地传承了沃霍尔的想象力,并继续将这个在商业化历史上拥有独特地位的名人与政治化的导向结合在一起。
 
更复杂的是,当时被指与梦露有关系的肯尼迪,在沃霍尔创作这件作品的一年后被暗杀,这引来一些人的猜测——刺杀肯尼迪的凶手奥斯瓦尔德(Oswald)是否与古巴政府有什么联系。在斯特蒂凡特的《效仿安迪·沃霍尔的<玛丽莲>》中,梦露的神情加深了神秘感和灾难性。
 
2016年,历史学家帕特里夏·李(Patricia Lee)将斯特蒂凡特的这件作品与法国诗人Stéphane Mallarmé的作品《A Throw of the Dice》中的内容联系起来,称这件作品中有着迷人的紫色正是在描绘梦露不幸的命运。
 
 
 
斯特蒂凡特在Bianchini Gallery的个展,纽约,1965
图片:Courtesy 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1965年,斯特蒂凡特在纽约画廊Bianchini Gallery做了首次个展,在那里,她那些“挪用的作品”和一组沃霍尔的花卉绘画一起展出,其他艺术家还有后来名声大噪的贾斯珀·琼斯(Jasper Johns)和弗兰克·斯特拉(Frank Stella)等,那些作品也显示出斯特蒂凡特越来越强烈的观念艺术意识。在学者迈克尔·罗贝尔(Michael Lobel)看来,艺术家内在地把握着“对波普艺术与国家身份关系的意识”,她通过隐晦地表达梦露的痛苦,把一件隐藏在政治事件之下的事情定格在了一件现成的作品中。
 
责任编辑:杨晓艳去阿特首页
我来说两句>>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合作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