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陈曦:艺术是黑暗时刻的一束光

时间:2021年03月16日 作者:李天琪 来源:Hi艺术

30年,在人的一生中占有多少分量?

在苏州金鸡湖美术馆,陈曦用一场大型个展回顾了1990-2020年的创作生涯。从青涩到成熟,30年一晃而过,我们似乎很难用某种明确的风格或派别定义她的作品,因为陈曦一直在推翻旧作,颠覆自己,而这或许也是展览标题“规则之外”的由来。

陈曦对于规则的轻视,或许还要从80年代她在川美附中时的岁月说起……

 


艺术家陈曦(摄影:董林)

 

川美附中的“问题学生”

 
1987年,川美附中有3位学生考上中央美术学院,唯一考进油画系的是位女生,名字叫陈曦。
 
放榜后不久,接连两封“人民来信”寄到附中,批判陈曦的种种“劣迹”,言外之意是,她没资格。
 
而在高考之前,四川美术学院已经直接向附中下令:陈曦这个学生,不管高考成绩多好,我们也不收她。
 
一个十六七岁的高中女生,到底能“顽劣”到怎样的程度,才会受到这样的“针对”和排斥?
 

 


川美附中时期的陈曦(左一)

 

陈曦不是狂,而是很狂,狂得明目张胆,处处格格不入。
 
披肩长发,中间只留一条缝,别人看不见她的全脸,因此得了“一线天”的外号。
 
她画着梅超风般的烟熏眼妆,整天一副神秘的样子。身穿自创的口袋裙装或者她爸的军绿色呢子大衣 “招摇过市”,觉得自己“特忧郁”。
 
高考前学校专门花钱请老师来辅导,陈曦理都不理,别人上课她睡觉,下午去游泳看电影,晚上再点蜡烛看书,自己复习。
 
这一切已经可以构成“坏学生”的罪名,更别提恋爱、偷窃、恶作剧、故意激怒班主任……
 
如果只是单纯的不守规矩,“狂”或许就变成纯粹的“中二病”,缺少了些支撑的底气。陈曦的狂妄一部分来自于她的专业成绩,她立志早,画得好,有才气,甚至有些准备考大学的考生都慕名来找她学画画。“谁画得好就服谁”的年代,陈曦得意而神气,“整天酷得不行”。考完央美之后,她把所有的书都烧了,自信到从没想过再复习一年,因为“不可能考不上”。
 
正所谓“树大招风”,陈曦的张扬毫不意外地招来攻击、打压和孤立,她几乎没有同龄人的朋友,“自己在对抗全世界”的感受对于一个青年来说,既有些孤独,又带着一丝悲壮。
 



陈曦当时的纸上小作

 

当然,在那个新鲜思潮开始涌入、“启蒙”成为社会基调的80年代,摆在陈曦面前的除了打击和不赞同,还有各种各样的养料。迪斯科舞曲、邓丽君迷情、互相传阅的《百年孤独》、吉他曲英国民谣《绿袖子》、 影院里的《简爱》……这些浪漫事物对于一个少女的刺激,似乎远远大于枯燥的课堂上老师口中所说的“艺术”。
 
30多年后,当陈曦再次回忆起那段时光,她说:“这一切如果重来,我想不出第二种活法,可以比这般青春岁月更令我向往了。”
 
罗曼·罗兰在《托尔斯泰传》中这样写:“艺术是生活的点缀,是引向生命的一种诱惑。”陈曦的附中岁月与其说是艺术的启蒙,倒不如说是全面打开了她对生活和自我的认知,而这种实打实的生命经验或许比任何艺术观念或技巧都更为珍贵,毕竟艺术家在成为艺术家之前,首先是人。
 
不管出于青春期的叛逆,还是天性里的自由,总而言之,那时的陈曦视“禁忌”“堕落”为无物。后来的她在艺术这条路上不断翻滚,风格多变,作品从表现到观念,从绘画到装置、雕塑,但似乎都多少带着些粗质、野气和硬度——那是陈曦的底色。
 
这个出生于新疆石河子,父母都是演员的漂亮女孩儿,其实从一开始,就并不甜美。
 

责任编辑:杨晓艳去阿特首页
我来说两句>>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合作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