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作为时期术语的“当代艺术”概念:一个中西比较的历史脉络

时间:2022年05月31日 作者:董丽慧 来源:西西弗斯艺术小组
 
三.历史分期:

作为时期术语的“contemporary art”概念史
 
 
根据当代艺术研究者泰瑞·史密斯(Terry Smith)的考证,英语“当代艺术”(contemporary art)一词的使用大致始于19世纪70年代,直到20世纪70年代,这一概念长期从属于“现代艺术”(modern art)的指涉范畴而未能实现独立,因而可将这一阶段称为“当代艺术”概念的寄生期。20世纪60年代之前,英语“当代艺术”基本上安于作为“现代艺术”的一部分,作为其中对“最近的艺术”(current art)的一种表述方式,与之类似的还有新艺术(new art)、新兴艺术(emergent art)等词汇[16]。可见,此时的“当代艺术”一词并无独立内涵,只是作为一种永恒的求新意志,为现代艺术开疆拓土,而在卡林奈斯库等学者看来,求“新”、成为“新”、将“新”与“古”对立区分开来,也正是“现代”概念发生发展的本质[17]。可以看到,“当代艺术”一词在当今中文学界中更为常见的用法,延续的正是这一寄生期的英语“当代艺术”概念:指最新的“现代艺术”,是对“现代艺术”逻辑、样式、风格的继承——虽然以或沿袭或反叛或逃逸的形式展开,但是,在本质上,仍然遵循着“现代艺术”基本范式。
 
 
图: Terry Smith (Editor), Okwui Enwezor (Editor),
Antinomies of Art and Culture- Modernity, Postmodernity, Contemporaneity
 
 
进入20世纪八九十年代,作为时期术语的英语“当代艺术”概念发展至第二阶段,可称为当代艺术史前史、或当代艺术的前体制化阶段。1975年,美国艺术史家劳伦斯·阿罗维(Lawrence Alloway)将二战结束、冷战开始的1945年,作为可与文艺复兴、巴洛克、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命名并置的新的艺术史分期[18]。此后,20世纪八九十年代,“1945年以来的艺术”(art since 1945)或“战后艺术”这一表述逐渐成为英语专著和教科书中对“当代艺术”的主要指称方式[19],除此之外,“后现代艺术”(postmodern art)在这一时期也被用来指称最新发生的“当代艺术”[20]。因这一时期对“当代艺术”的学术研究尚未从“现代艺术”的学科建制中分离,“当代艺术史”尚未成为一个明确的学术研究方向,因而这一阶段可称为“当代艺术”一词的史前史、或前体制化阶段。
进入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一批以“当代艺术”为名的学术著作和回顾性展览涌现出来,欧美学界首次针对不同于“现代性”的“当代性”理论进行了热烈探讨,同时国内外学界对“当代艺术”及其概念也纷纷展开了学术研讨[21]。由此,作为“时期术语”的“当代艺术”概念进入其发展的第三阶段,可称之为当代艺术史阶段、或当代艺术的体制化阶段。这一时期,随着当代艺术研究的体制化进程,“当代艺术”一词开始作为专著和教科书的直接命名,指称“1980年以来的艺术”或“1989年以来的艺术”[22],前者以欧美当代艺术市场的兴起为标志(因与前卫艺术的反传统、反惯例、反体制本质不同,而被称为“后前卫”);后者以柏林墙倒塌、冷战结束后的全球一体化为标志(因而也被称为“后冷战”时期的艺术)。但总的来说,二者的分类标准均基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新自由主义在全球范围的胜利。自此,作为全球化新自由主义兴衰的表征,“当代艺术”先后进入资本市场和学术科研机构,经由市场化和体制化,成为当代主流的、同时也是陷入危机的艺术范式。
 
 
图:Terry Smith, Art to Come- Histories of Contemporary Art
 
 
艺评人耶茨·麦基(Yates McKee)认为,“当代艺术”并非仅仅作为资本主义的上层建筑而存在,它的确是、但并非仅仅是供精英消费的奢侈品或商业广告,更有甚者,它已进一步化身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基础本身[23]。其上行期始于20世纪80年代艺术市场与华尔街的共同繁荣,里根和撒切尔政权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直接影响了80年代新表现主义绘画和英国“英国青年艺术家”(YBA/Young British Artists)的兴起,奠定了90年代市场经济和艺术市场的全面繁荣以及随之而来苏联解体之后的主流当代艺术模式[24]。同时,互联网与电子通讯媒介的普及,全球一体化的“地球村”在想象中被连成一体,然而,这一想象及作为其视觉象征的宏伟建筑风格很快在21世纪伊始的“9·11”事件中受到冲击[25]。之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更成为新自由主义的衰退及其全球化问题的一个转折;而与此同时,苏富比伦敦秋季拍卖上,“艺术企业家”达明·赫斯特(Damien Hirst)的“美丽永驻我心”(Beautiful Inside My Head Forever)专场拍卖大获全胜,赫斯特通过绕道初级市场直接进入二级市场“抛售”作品,打破了传统艺术市场层级。“金融企业家”的破产崩溃和“艺术企业家”的出奇制胜同时发生,在英国艺评人威尔·贡培兹(Will Gompertz)看来,这两个“并非完全没有关联的事件……无意中标志了资本主义一个时代的结束”,即1990和2000年代这二十年(贡培兹称之为“企业家主义”)艺术时代的终结[26]。虽然贡培兹在2012年对1988-2008年当代艺术“企业家主义”的断代(始于1988年“冻结”(Frozen)展),多半仍是基于英国本土YBA的涌现和退潮,但类似的艺术与资本、市场、体制、国际化的合作、狂欢继而褪去活力的模式,也普遍被用于描述同一时期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当代艺术现象[27]。
 
 
责任编辑:杨晓艳去阿特首页
我来说两句>>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合作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