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尉晓榕:一个中国画家先搁置资质修养不论,先要攻下笔性、水性、纸性这三难
时间:2023年05月24日 作者:尉晓榕 来源:西湖l艺术
尉晓榕,中国美术学院硕博研究生导师,
首届中国画创作与理论博士,
首任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我对自身生命状态和从艺状态常有一些体悟,但我总来不及梳理,便飘散了,化成星星点点,付与唇边的只言片语。最好的情况,则是被搅拌进画面,当体悟又从画面深处渗出,便叫做内涵。
内涵是可以让人感知的,如若微弱得无法感知,或气若游丝,都够不上内涵之谓,其实,我们内里长期融练出来的内涵,应该是滴滴香浓的,这很好,只是一旦付诸软笔,便要大打折扣,有时会所剩无几。
中国人用毛笔诉诸自己,只提得心应手之类常常忘了毛笔也有生命,每只毛笔都有个性,而且是犟脾气,你用他诉诸自己,好比让一位与你个性相左的人替你传话,那语感分寸感不走样才怪。
再者,画国画的用纸、用水、用墨、用色,那生宣纸简直就是个黄泛区,色墨好比稀泥,我们在这上面还要玩水,还要玩得高级,典型的中国式绝技。黄宾翁和白石老人,一个大墨吞吐,一个笔精墨妙,行家便知道他俩妙就妙在用水上,实则是嬉水大师。
时下许多画面黑重粗俗,大抵是用水无法,或对纸上水性没有感觉。难矣哉!一个中国画家先搁置资质修养不论,先要攻下笔性、水性、纸性这三难,要三打祝家庄才行,而所谓攻下,只是说说而已,这功课是一辈子做不完的。
这里插一段,如果一个国画家活上三、五百岁会怎样?尤其他的画会怎样?这很难观想。但可以臆断,他回头看五十岁、一百岁时的画应该会觉得满纸幼稚,笔笔纤弱。所以,艺不厌精,学无止境不是空话。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画画面前也是人人平等。若果谁能打破哪怕一点这种平等,谁就是天才。
传说中的天才是有的,三十岁能画出六十岁的效果,比如傅抱石的人物便是如此;五十岁能画出八十岁的效果,比如吴昌硕的花石。而庸才则倒着来,早先是风流出少年、中老时却未必了了,只好死于忧患了,当然这样说不好,更何况画得好和幸福人生并不一定对等。
这里我还是想说说,除了要三打祝家庄攻下技术难关之外,对画品的追求是顶顶重要的,画品的拉升离不开画者个人资质学养这个箱体的整体拉升。俗话说好铁不打钉,可是在许多人的脑壳里把绘画一事真当成了铁钉一类的零碎。我很反感那些带上孩子对我说:他学习成绩差,所以想让他学画这类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