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要了解中国当代艺术,你无法绕过他
时间:2016年06月13日 作者: 来源:元培学堂
1980-1986:早期的摸索阶段
文革结束,恢复高考。当时隋建国正在青岛市的一个区文化馆工作。文化馆有个工人业余雕塑创作组,在那里他接触到了雕塑。
1980年他考入山东艺术学院雕塑系。读书和思考终于成了他的正职。隋建国对大学的感觉是:自由,解放。
“当时那种自由当然是年轻人都喜欢的,特别是跟以前的艺术形式相比,它有无限的可能性。”
这时的中国正值文化启蒙与寻根热潮,给他印象深刻的是走向未来丛书中的《一条永恒的金带——东方神秘主义与现代物理学》。它燃起了一代青年重启对于中国古典哲学与文化的求知热情。拥有学习山水画背景的他,从此立志要创造中国的现代雕塑。
▲隋建国考入山东艺术学院雕塑系学习雕塑的造型语言
他喜欢庄子的“齐物论”,于是他就以世界万物价值齐一的思想为出发点,撇开学院的雕塑语言,开始尝试运用手头最方便的材料与技术直接创作作品。
这一类方法一直保持在他后来的创作中。
▲隋建国接触陶瓷等材料
此时他已经摆脱对于形象的依赖,知道根据材料特性寻找处理方式,初步形成了一种基于材料语言的工作方法。当时他的艺术观念在作品中体现为完全的“物我一体”,所谓“我手即造化”。
1986-1989:表现主义时期
1986年隋建国考入中央美院读研,师从曾留苏的董祖怡教授。
受京城迅猛深邃的国内外文化思潮影响,他决定放下庄禅超然出世的思想,将自己的命运与社会的脉动相结合。
89年之前,社会文化中激进与保守,深刻与浮躁,欲望与禁锢等极端矛盾的冲突,导致了他精神上的苦闷与焦虑。
他于是做《平衡器系列》。这个系列作品里,他表现倾向明显,但制作手法原则仍然延续之前的,手边的方便的材料,比如旧的破烂桌椅,铁丝网,报纸与最廉价的雕塑材料——石膏的直接使用,他有意识地与学院的正规雕塑拉开距离。
89年受当时社会事件背景影响的《无题》和《卫生肖像》系列作品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