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艺术品市场:你的画为什么卖不出去

时间:2016年06月16日 作者:刘尚勇 来源:阿特网

    在世画家作品的市场存量不定,筹码锁定性低,价值认定模糊。为了更方便地给出定价,我还发明了一个“三角形理论”,发表之后也得到了好评。构成这个价值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是学术价值、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三者形成了一个不对称的三角形支撑面。

    学术价值,是艺术家在学术领域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所赋予其艺术品的价值。这里面重要的一点是影响力,是文化影响力的问题,影响力是有价值的,所以传播很重要。

    社会价值,是艺术家在社会管理体制内的身份、职务和地位等在艺术品交易过程中赋予艺术品的符号价值。符号价值非常重要,比如这个人是画院院长,那人们一听肯定觉得他画得比普通画家好,否则他怎么能当院长呢?

    市场价值,是在艺术品交易过程中,艺术家服务于市场并致力于满足市场需求而产生的价值。他参与交易时作品会产生市场价值,反复的交易、有效的交易才有用,只有形成了买卖才有市场价值。

    这三类价值是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的关系,它们共同支撑起了一个画家的价值。但是从价值实现的市场来看,支撑价值的这三方面又是不对称的,有时候是某一个面特别强,其他两个面不是很强。但三个面缺一不可,比如说这个人的作品没有一点儿学术价值或是连社会价值都没有,也没有交易,那拿什么来支撑他的价值呢?

    这个价值三角形像一个三棱镜,你站在每一条边上看到的其他两条边都是扭曲的,比如我们站在艺术品的学术价值这边看社会价值,会觉得后者特别可笑,非常扭曲。而站在社会价值一边看学术价值的人会问:你说你的画画得好,书法写得好,那怎么社会不选你当画院院长呢?美术学校怎么没让你当领导呢?

    站在不同角度看问题,结论是不一样的。比如站在社会价值这边的人,会习惯于放大社会价值,贬低其他两个价值,站在另外两边的人同样存在这个问题。这个价值三角形的任何一条边变长了都会扯动另外两边,扯来扯去,人们看到的就都是扭曲的价值,艺术品的市场价格存在扭曲就是这么产生的。当然,一般情况下,艺术品的学术价值与社会价值是成正比的,但特殊情况也是存在的,没有担任过美协主席或者其他职务的人的作品也能卖得很贵。

    总之我认为,讨论价格问题时,应该是站在一条边上去看,同时又看到其他两边,这样才能把这件事讨论清楚。所以讨论价格时双方脑子里都要有这个三角形,双方统一以后再谈。先说好今天我们讨论的到底是什么问题,说清楚是谈学术问题、社会问题还是市场问题,选好了角度再谈。

  
  艺术品投资的基本定价原理

    做艺术品投资的时候,把握好评估这个环节要比做好鉴定和鉴赏重要得多。因为鉴定技术可以慢慢学,鉴赏水平也能逐渐提高,但评估的事如果搞不好,弄错了价格是很吃亏的事。下面我们来看看,画家以外的艺术品市场参与者是怎么给艺术品定价的。

   
1、身份不同,价格视角不同

    去年我曾应一家外国保险公司的邀请,去香港做一件作品的评估。这件作品是于非闇先生创作的《鸟嬉春眼漾》,它被香港的一个拍卖行丢失了,保险公司就需要确定一个价格来赔付。很多专家都去评估了这件东西,给出的价格天差地别,差距非常大。早先买受人买这件作品时市场给出的估价在10万?12万元之间,他是以44万元成交的。去年他拿出这件作品出来委托拍卖的时候,跟拍卖公司签订的协议委托价格是550万元。于是保险公司的人很困惑:这件东西到底值多少钱?是应该以评估价赔付还是以实际买价赔付呢?保险公司当然愿意按照比较便宜的价格赔付,但是委托人不愿意。

    当时我给出的评估价格是800万元。这是一件很严肃的事,必须要有根据,因为我只是说一个价格,但人家是要实际掏钱的。

    我的评估根据是什么呢?当初买这件作品的时候成交价是44万元,但去年的委托合同价是550万元。合同是有法律效力的,我给的价格比合同价还高,为什么呢?因为我在那里听到的价格差比较离谱,从40万元到1200万元都有。我其实是倾向于550万元,因为合同价最有法律效力。我最后给出800万元这个价格的原因是希望折中,去掉最高价,去掉最低价,给出一个折中的价格。
 
于非闇先生作品《鸟嬉春眼漾》
 
    我发现,不同立场和身份的人会给出不同的价格,大致可分为三类:财务人关注历史成交价,经理人关注现实行情价,投资人关注未来预期价。这三种价格都有道理,因为大家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财务人员更看重一件商品的历史成交价,因为这是实际成交价格,在当时是市场公认的。除了这个价格,拍卖公司的经理人还关注现实行情价,也就是最近一段时间内类似作品的成交价格。这样一来,不可能当年作品是40万元买的,现在被弄丢之后还赔付40万元,因为现实情况下卖550万元是有可能的。作为我们职业经理人来讲,或者说作为做市场的人来讲,关注的是这种现在可以达成交易的价格,更何况委托拍卖协议书相当于合同,有法律效力,这是比较现实的问题。投资人,也就是潜在的买家,更看重作品未来的价值。他之所以现在愿意出550万元买这件作品,是因为他认为将来它值1500万元。所以说这幅画今天丢失了,丢失的是未来的价格空间。再比如,徐悲鸿的《九州无事乐耕耘》是一件比较好的作品,它有历史价格的承接点,1996年第一次拍卖时192.5万元,2004年涨到1705万,后来2011年在保利拍卖会上以2.668亿元成交。有这几个价格承接点在,这件东西就非常可靠了,艺术品的历史价格支撑点越多,大家越放心。所以我们不能总批评财务人员用财务的观点来看待艺术品,他们关注历史成交价是有道理的。
 
 
责任编辑:杨晓艳去阿特首页
我来说两句>>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合作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