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艺术品市场:你的画为什么卖不出去
时间:2016年06月16日 作者:刘尚勇 来源:阿特网
从以上的例子可见,每个人对艺术品价格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你一定要判断他是站在什么角度来给出的这个价格。
徐悲鸿先生画作《九州无事乐耕耘》(网络图片)
2、资本视角下的艺术品价格确定
从拍卖公司角度看,我们最感兴趣的是资本或者说投资家、金融家的角度,因为我们关注的是肯出高价买艺术品的人,如果不知道资本的逻辑,不知道投资家是如何运作市场的,想在市场里赚钱就很难了。2010?2011年是中国艺术品市场最火爆的时期,产生了亿元时代的行情。
我们圈儿里有个很有名的投资人,刘益谦,他买的东西都非常贵。比如宋徽宗的《写生珍禽图》2002年的成交价是2500万元,2009年他买的时候就涨到6000多万了,现在拿出来肯定过亿了。是什么逻辑支撑它肯定过亿呢?这有没有市场逻辑呢?还是他蒙着买就买对了呢?
刘益谦现在开了个龙美术馆,每个月都有上万人去参观,那他的影响力多大啊,远远超出了他买这些东西带来的经济价值。可见人家看到未来价值和未来将要发生的价值的能力比我们要高。当初2500多万的艺术品他为什么敢花6000多万接手呢?是出于他对艺术财富的认知。有些艺术品在当地是有价值的,离开了当地大家就不认同了,有些艺术品在这个国家是有价值的,离开了这个国家大家就不认同了,但有些艺术品放在全世界大家都认为它有价值,这是终极价值,像这样的东西能买到就是便宜。
艺术品的价格是一个虚拟价值,是跟人类社会的总财富,也就是实有财富相对应的。以前全国GDP一年1万亿就很了不起,后来变成了5万亿,现在是60多万亿,非常了不起,艺术品也跟着变得越来越贵。随着人类财富的不断积累以及积累速度的加快,艺术品就变得越来越贵。虚拟财富与现实财富是一个如影随形的关系,财富越多,艺术品越贵。当然,这只是一个简略的表述,里面还有很多的关系没有描述得那么清楚,还是做金融的人比我们了解得更透彻。按照这个规律,应该投资什么样的艺术品呢?应该投资影响力最大的,首先是全人类共有的财富,然后是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比如齐白石、潘天寿、李苦禅的作品是值得投资的;有地区影响力的,比如关山月、黎雄才的作品也值得投资。当然,影响力越小的财富价值也就越小。
北宋书法家黄庭坚作品《砥柱铭》局部(网络图片)
什么是未来会很值钱的事物呢?资本关注的事物就是值钱的,光老百姓喜欢没有用。艺术品金融化,说的是大资本关注的艺术品,也就是跟财富有关的艺术品,或者是能变成财富的艺术品。什么艺术品能变成财富,怎样能变成财富价值呢?就是这件东西要能变成与全人类有关系,跟全人类有关的就是终极财富,这样的东西如果能抢拍到是最好。如果拍不到,起码也应该拍到国家级的艺术品,比如李可染的,潘天寿的,人们认为这代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取得的艺术成就,拿到这样的作品也是金融资本。我以前打过一个比方,代表全人类终极财富的艺术品就像世界通用粮票,这件东西你拿到全世界都可以变现,属于世界级的硬通货,这当然是最好的;然后就是国宝级的,这就好比全国通用粮票,像李可染、潘天寿的作品,在国内各地都能变现。通过这样的比较关系,我们就可以理解金融的逻辑是什么,财富的逻辑是什么,艺术品的价值逻辑是什么。
还有特殊的一点,艺术精品的价格跟整个市场行情有时候是背离的。为什么它能不受行情的影响呢?因为艺术精品更看重交易机会,意思是说好的作品不一定随时拿出来拍卖,也许10年出来一回,也许20年出来一回,也许100年出来一回。交易机会有时候比这件东西本身都重要。比如2010年以4.3亿创下中国艺术品成交纪录的北宋书法家黄庭坚的《砥柱铭》,这件作品一方面贵在它的历史价值,另一方面贵在它的交易机会难得。它长期流传于民间,上世纪上半叶被日本的有邻馆收藏,这次交易机会距离有邻馆收藏已相隔了80年。面对这样可称百年不遇的交易机会,如果这次不出手,就不知道下一个百年里还有没有机会收藏了。再者,人生短暂,可能你这辈子都没有机会再参与这件作品的交易,这也是它贵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