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悲催的中国式策展人,你该如何存在!!!

时间:2016年07月14日 作者:无名氏 来源:Randian
 
 
 
    从为数不多的一些展馆所吹捧的高知名度策展人身上可以清晰地看见策展人才的缺失。余耀德美术馆甚至成立以来都没有一位副馆长,最近他们聘用了董道兹(此前效力于北京长征空间),而此次合作终究没能长久。龙美术馆执行馆长黄剑最近在发布于雅昌艺术论坛的一篇文章中公开声称:“我们龙美术馆馆内不设策展人职位,因为在现在这个社会当中聪明的头脑都是共用的(他的意思是,策展人可以作为一次性职位来聘用),信息是通畅的。馆内重要的或学术上有争议的展览一定要请好的优秀策展人把关。”

    他同时也指出,如今许多策展人已经忙得没法子策任何什么东西了:“在与很多策展人的接触中发现很多大牌策展人确实很忙,有时候邀请策展人他只是给我们一个创意,在某个时间点给你一篇文章,所以他没有起到本质上的作用。所以我们分成两块:重要的展览一定要请优秀的负责任的策展人来做;另外一些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自己策划,等展览相对成熟之后再邀请学术主持。”

    不设常驻策展人的做法看来已经是常规而非例外了:让我们看看其他上海的展馆吧。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馆长是龚彦,但谁是主策展人呢?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和上海二十一世纪民生美术馆又如何?除了外滩美术馆、OCAT当代艺术中心上海馆和震旦美术馆之外,绝大多数沪上艺术机构皆未设策展职位;相对地,他们有着一帮无形貌无面目的官老爷,藏身于他们舒适的办公室内,沏着热腾腾的茶。

    这种“无头展馆”综合症在私人展馆中尤其严重,特别是那些由有钱收藏家创立的博物馆和画廊。“我想,这种情况在中国相当普遍”,上文提及的那位外籍策展人如是说,“当一位私人业主介入,你就得面对没完没了的‘拍脑子’,而这些随心所欲的变动往往带来荒诞可笑的结果,你只能委曲求全,折中妥协。”

    我在北京同另外一位策展人的交谈中,他重复了同样的话题:展馆的建立者不仅缺乏定位方面的远见,甚至干脆地拒绝以年度为时间单位规划展览。情况糟糕到一场展览结束了,下一场却还没有定。“我们的问题在于没有任何指导;我们都在瞎转悠。这是许多私营展馆共有的问题,他们从来不算经济账,也不知道如何做预算。他们会在第一场展览上花七百万,而当年剩余的预算总共只剩下三百万。”

    在这种管理松弛,规则混乱的环境中,顺服和听命就成了一种优点——我甚至听说过职员以当众向其老板表忠心的极端谄媚形式为自己挣得了策展奖项和一笔可观的现金奖励。

    管理经验的缺乏意味着雇人更多依赖关系网。在某家机构,接近百分之四十的策展成员彼此都沾亲带故——有些直接就是血脉相连的至亲——坦白地说,我觉得那些家庭餐厅在用人上还比这些展馆更加讲究策略呢。
此种裙带关系或许源于世代考量,我们在北京的受访者如是说:“这也是个世代问题,因为展馆的建立者大多是五十岁上下的人,他们很难信任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但是中国此前并不存在策展培训,所以绝大多数在这个领域中受过正式训练的人都不太老。而展馆建立者和拥有者们更乐于信任与他们年龄相仿者。你向他们介绍说‘这是个很不错的艺术家’,你给他们看他的艺术简历,你费劲口舌向他们解释;但他们却压根不把这个领域的规则当回事。他们只愿意从同年龄同背景的人群中寻求建议和意见。”

    这种任人唯亲的风气到处流行。我的一个好友将此称为“哥们儿”习气——让身边称兄道弟的人出主意,或者干脆就请朋友哥们帮着张罗展览的事。另一位策展人告诉我,在她供职的机构中,对于高管们而言正常的做法是基于多年老友的建议来做决定,全然不考虑任何与他们没有交往的艺术家的观点。我的一位艺术家朋友简要地总结说:“严谨的策展人没有权威。有权的策展人仅仅将权力用于获取私利。”我在一个工作会议上曾被告知:“对于我们来说,重要的是发展与画廊和艺术家的关系。”而这样的话事实上出自一个以权谋私者之口。
 
 
 
    另一位有着丰富国内外工作经验的策展人评论道:“私人藏家是最糟糕的群体。他们希望雇佣的不过是傀儡——他们最不愿意用的就是有脑子的人。他们考虑的不过是在玻璃橱里展示他们的收藏而已。这是一个被标榜为公众机构的私人机构——它完全没有公众性。它只在藏家已经不复在世时——如佩姬·古根海姆——才成立。”

    但同时,既然这些私营展馆没有基金支持,有强力的领导掌舵也在情理之中。“在中国,你通常需要有一个关键人物来平衡人们与政治资源之间的关系”,我们在北京的策展人如此说,“你需要掌握大量资源的人。但如果你自己不是拥有大量资源的人,而你又失去了这样的人脉,那么你将无法继续运作你的场馆。”

    也许可行的解决之道是将这些有权有势的人纳入展馆的董事会——此类董事会同时也兼具审查和平衡系统的功能,可以稍稍压抑那些流氓式的领导。我们在北京的策展朋友说,这个套路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运作得不错:“尤伦斯基金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给出理念,建立起一个资金模型以管理团队。许多私营展馆根本没有基金会,也没有理解艺术或者懂得如何运营展馆的人才。故而我认为如今这些私营展馆完全是处于混沌状态。它们大多缺乏一个良好的经营模式,因此难以向前发展。”
 
 
责任编辑:杨晓艳去阿特首页
我来说两句>>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合作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