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成功者的绘画和绘画者的成功(下)

时间:2023年05月22日 作者:邱岸雄 来源:邱岸雄STUDIO
 
《雾海上的漫步者》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  1817
 
 
 
弗里德里希的绘画中,人所面对的自然壮丽伟大,造物神秘莫测,自然就是上帝意志的显现,人在自然里才是完整的人,而在社会机器里仅仅是一个碎片一个零件。自然中的人是与宇宙相通相融的,即便是孤独的人,他也是完整的。
 
哲学上尼采提倡“酒神精神”以反对苏格拉底-康德-黑格尔的“日神”理性传统,尼采已经敏感的觉察到理性主义带来的人性的萎缩和工具化,他提出的“超人”概念是想要塑造新的超越宗教规训的强大人格,但是他的权力意志和超人理念却被纳粹用来为强人政治背书,希特勒推崇尼采哲学和瓦格纳的音乐,还亲切地接见了尼采的妹妹。尼采和瓦格纳有一段孽缘,开始尼采极其推崇甚至膜拜瓦格纳,为之写下了《悲剧诞生于音乐精神》,他们在相识以后维持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忘年友谊。而转折点就在《尼伯龙根的指环》的首演,在外界认为这是瓦格纳的巅峰时刻时,尼采却对这部作品提出了批评,认为这件作品是他的失败。而之后尼采完成的《人性的,太人性的》和瓦格纳同时完成的《帕西法尔》在尼采看来就“像是两把剑在决斗”,自此二人决裂,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就是对瓦格纳以及尼采认为他所代表的旧文化诸神死亡的判决。有意思的是推崇尼采的希特勒对《尼伯龙根的指环》倍加推崇,他曾要求纳粹高层都必须看这部剧,据说他自己就看过40遍,一部完整演出要四天,可见他对《指环》的狂热程度。托尔金的《魔戒》是否受其影响,他自己是否认的,但是从内容看应该还是有影响。
 
在纳粹统治下,德国人的精神恰好与尼采所期待的相反,不是健康独立强大,而是更加懦弱、慕强,工具化,羊群化,在精密的国家机器里做一个没有思想的螺丝钉,也不承担任何责任,即汉娜阿伦特提出的“平庸的恶”,这些表面看起来人畜无害的个体的“平庸之恶”最终汇聚成巨大的邪恶,将世界拖入深渊。也就是说尼采对理性的反动没有塑造他理想中的强大德国精神,反而成了他反对的工具理性的工具,这真是一个讽刺的悖论!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矣!过犹不及,极左与极右最后殊途同归。浪漫主义有利于艺术,但有害于政治,激进的政治运动就是浪漫主义进入政治的体现。
 
 
《自由引导人民》欧仁.德拉克洛瓦  
 
 
法国大革命就是一次政治的浪漫主义运动。歌德对大革命的态度从一开始就是反感的,歌德恐惧于一个政治普遍化的时代的来临,他认为公共空间的政治化是灾难性的。“就歌德看来,普通人无法将自己提升到如此观察问题的角度,所以会成为煽动者任意驾驭的大众。(希特勒在魏玛共和国赢得总理选举就是典型的例子)普遍的政治化有利于说谎、受欺骗和自我欺骗。世人想掌握整体,但他们甚至无法掌握自身;人们想改善社会,但他们拒绝首先改善自己。”(《荣耀与丑闻-反思德国浪漫主义》吕迪格.萨弗兰斯基)而席勒开始是对大革命持欢迎态度,直到革命显现出残酷暴虐的结果才望而却步,而他把希望寄托于以审美游戏来塑造自由和完整的人。
 
纳粹的政治统治也带有浪漫主义的色彩,它是法国大革命暴政在20世纪的余波,对后世的影响也颇为深远。浪漫主义在艺术和政治分别作用,但他们并非齐头并进,到了20世纪浪漫主义的政治却要毁灭浪漫主义的艺术,像一条自噬的双头蛇。但这二者可以只取其利而避其害吗?这就像问吞下毒品的人可以只享受毒品带来的快感而不受毒品的伤害吗?
 
浪漫主义在艺术上是表现主义绘画的精神源泉之一,但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浪漫主义还保有和维持神性和形而上学的关系,而表现主义艺术家们与纳粹政权同时都是尼采的拥趸,尼采的重估一切价值、酒神精神、对宗教道德的批判、永劫回归、这些无一不是对表现主义艺术家的创作有巨大的激发作用,而尼采上帝死亡的宣言就意味着价值虚空的现代性来临,虚无主义是始终漂浮在现代主义头上的幽灵,他们要用宣泄式的激情来表达他们对现实的批判,对个体生命或悲剧或狂欢的张扬,以回应理性主义对人性的分割和工具化,然而除了表现摆脱一切束缚的个人内在体验(酒神精神)他们始终无法找到如宗教一样的终极价值锚点。
 
 
 
《尖叫》爱德华.蒙克  挪威
 
 
 
表现主义艺术家们在形式上吸取了梵高、高更、蒙克、立体派、野兽派的艺术表现手法,这部分在浪漫主义的线索下的现代主义艺术都有回归原始性的倾向,他们的画面粗砺,色彩夸张,造型简化,传达出来的状态是紧张感、宣泄的情绪、不受理性控制的原始力量。表现主义最著名的艺术社团为桥社,其主要成员有克尔希纳、弗里茨.布莱尔、黑克尔、罗特卢夫、 诺尔德、 佩希施泰因、奥托米勒等。克尔希纳为其发起人和核心成员。
 
 
《街道》 1913  恩斯特.路德维希.克尔希纳   Ernst Ludwig Kirchner
 
 
克尔希纳的创作很明显可以看出立体派野兽派对他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更多是形式和方法,他的造型也有来自对德国传统哥特艺术的研究和吸收,他更注重的是个人情绪和感受的表达,克尔希纳因为身体多病,从1917年起定居瑞士达沃斯。当纳粹上台后,他被取消了柏林普鲁士美术学院院士资格。他的作品被纳粹归为“颓废艺术”,在“堕落的艺术”展里进行批判。1937年,他的639件作品被移出德国的各博物馆,且被没收,他于1938年在瑞士自杀。
 
 
责任编辑:杨晓艳去阿特首页
我来说两句>>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合作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