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浙江美术馆举办高规格佛教造像展 经检验多是赝品

时间:2016年09月20日 作者: 来源:北京时间 
 
皮特·梅尔斯邮件(原文)
皮特·梅尔斯邮件(中文翻译)
 
    看完这封信,本文记者特别好奇,想采访下李巍和李舒迦先生,从皮特·梅尔斯的鉴定结果,到展览研讨会新闻稿中的相关声明,到底是怎么出炉的?

    当然,你可以说科学鉴定是辅助手段,只能作为参考,我们再来看看目前传统的眼学鉴定。在文物鉴定中是否必须要上手?是此次双方争论的焦点之一。“有些东西不是需要很高的鉴定手段,其中很多都是一眼货”,浙江省博物馆研究员钟凤文表示。如果本来就是“开门假”(就是一看就是赝品)的东西,你反而要拿放大镜仔细观摩,这会被认为水平不行或别有用心。大家公认的书画鉴定大家徐邦达,就因为看画准确,业内给徐先生一个形象的绰号为“徐半尺”,因为他打开画作一半就能够鉴定出真假。所以,上手与否不应该成为质疑的理由,仅仅是鉴定方式问题。
 
浙江美术馆展出的所谓大清康熙年礼部造财宝天王像
 
    在收藏圈,很多藏品被认定为“一眼假”,是因为它违背基本常识。“有一个标注清康熙年间的铜鎏金财宝天王像,造像的莲花台上,有《大清康熙年礼部造》行书款。稍有些造像常识的都知道,清代的宫廷造像,是由造办处负责制造的,礼部并不做造像。且一般皇家造像只落年号款,如大清雍正年制、大清乾隆年制等。不会去落什么礼部造,造办处造这样的款式,因为没有这样的规矩。另外,这个财宝天王的造像是明代样式,却落了一个清代的款。”陈建明说道。

   
>>老铁壶的十年收藏路:见证国内老铁壶收藏崛起

    另一个争论的焦点是照片能否成为鉴定的依据。署名“公道在人心”的网友质疑说,“又是看着手机照片来鉴定文物,看来西风的鉴定结果都是这样出来的,还真是‘尊重佛造像展览和真伪的严肃性’啊”,言语中充满了反讽。对此,西风则在其文章《国宝帮的“有据打假”和“无据打假”谬论》中反驳说,“经验丰富的实战行藏家,在没有条件上手藏品实物的情况下,当然可以依靠清晰图片从藏品图像的细节进行综合判断……只要看到器形别扭,毫无古人审美观的藏品,一定不会去碰。感觉对路了才会敢上手再仔细查看全部可鉴定的特征。”

    据北京时间记者了解,在艺术品交易和鉴定过程中,照片鉴定是收藏圈比较常见的方式。在碰到拿不太准的藏品时,一般会以图片形式发给这方面的专家,这个过程就会筛掉大批藏品。如果通过照片还是不太确定,才会直接拜访专家,现场再看。在此次浙江美术馆事件中,这批藏品就是在第一个环节,被大部分藏家直接认定为有问题,“就是‘一眼假’的东西。”

    当然,“传统经验鉴定的主观性、个体差异性、认知的局限性,导致难以形成统一的标准”,所以在收藏圈争论很正常,但要有基本的常识。
 

  
  大名头≠高水平

    咱们再来说第二个问题,到底该谁来鉴定呢?在学术论坛的新闻稿中,主办方抛出了一串带有“着名”、“大师”、“专家”、“教授”的大人物。“着名藏学家、佛学家、国务院参事王尧;着名国学大师、国务院参事冯其庸;着名美学专家、中央美院教授、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金维诺……美国哈佛大学着名藏学家、印度学家范德康教授;德国波恩大学藏学家史卫邻教授;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藏学家史卫国教授等”。在支持者徐静波和署名“公道在人心”的文章中,都着重论述了这点。

    可能大多数人,并不是金铜佛像专家,所以判断依据只能是依靠专家。在看到这大名头的专家后,可能会觉得应该有几分道理吧!
 
责任编辑:杨晓艳去阿特首页
我来说两句>>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合作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