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浙江美术馆举办高规格佛教造像展 经检验多是赝品
时间:2016年09月20日 作者: 来源:北京时间
2009年,国家博物馆吕章申馆长带队,对李巍藏品进行鉴定。
但其实,在这份名单中很多是文化学者,并非金铜佛像方面的鉴定专家,所以他们的言论参考可以,不能作为关键证据。而且据了解,王尧先生已经于2015年12月17日在北京去世。从现有的资料来看,支持方的鉴定主要依据这几位,“故宫博物馆研究员、金铜佛像鉴定专家王家鹏,国家博物馆佛像鉴定专家孙国璋,国家鉴定委员会委员、佛像鉴定专家步连生,中国钱币博物馆馆长、古代金属研究专家周卫荣”,主办方也提供这几位专家现场鉴定的照片。
但对此,网友“electroil”也提出了一些质疑,“从公布的鉴定现场照片来看,其中很多是2009年在中华书局出书前,请专家来拍摄的旧照,并非为此次展览的展品进行展览的新照。当时鉴定的藏品是否是展览的展品,展览方并未出具有说服力资料。”据查询相关资料,这批照片确实多出于2009年之前,当时李巍要向中国国家博物馆捐赠金铜佛像。国家博物馆吕章申馆长带队并组织相关鉴定团队,从李巍收藏的上千尊佛像中挑选出22尊。
相比之下,质疑方的阵容就显得有点势单力薄,陈建明+西风+吴晓刚。据了解,除了陈建明是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特聘研究员以外,其他两位都未在文博体系中任职,而是在市场上摸爬滚打几十年的资深玩家,在收藏圈内是公认的实力派玩家。因为没有官方高大上的头衔,他们的身份成为展览支持者攻击的重点。
那大名头是否就代表着高水平呢?不可否认,名头某种程度上是对其过往成绩的认可,但名头并非与鉴赏水平完全挂钩,这已经是行业共识。
西风也在《浙江美术馆展雷人佛造像以外国科技鉴定能行吗?》一文中写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由于文物鉴定学的复杂性,国家体制内传统鉴定和现代科技鉴定的不完善,加上高仿文物的不断更新换代和国家文物鉴定人才缺乏真正实战鉴别能力,民间实力鉴定人才又缺乏认定资格被排斥在外,民间一些并不具备实战眼力的忽悠专家更是大行其道。这样的局面,我国文物鉴定行业已经成为最混乱的‘江湖时代’。”简单点说,就是现在鉴定专家鱼龙混杂,没有权威的鉴定机构和鉴定人才。2011年央视3.15晚会曾曝光某古玩市场专家鉴定见钱眼开,只要你肯出钱,地摊货摇身一变就成无价之宝,并开具真品鉴定书。
到底是“专家”,还是“砖家”?如何识别?估计对于大多数“门外汉”来说,肯定傻傻分不清楚。在北京时间记者的采访中,钟凤文公开表态支持陈建明和西风,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业内人士对他们表示支持,但要求匿名,毕竟对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藏友来说,“妄议党委和政府慎重决定”的帽子没有多少人想背。
看到这里,估计大多数人都已经心里明白怎么回事了。但让人没法明白的是,为什么这样一批真假不辨的作品,能堂而皇之地进入浙江美术馆这样的国家文化重地?能在G2O期间展出?难道这就是我们要传承给下一代的文化吗?
2011年,价值260万元的工艺品,被当做“汉代玉凳”以2.2亿元拍卖。
富商谢根荣用零散玉片穿起了假“金缕玉衣”,向银行骗贷7亿元。
“国宝帮”的“丰功伟绩”
其实,这并非个案。就在今年7月,香港商人邱季端向母校北师大捐赠6000件瓷器,并称捐赠品涵盖了中国各个朝代和窑口的精品。然而消息一出,引来古董界和文物圈一边倒的质疑声。
2015年6月14日,收藏界知名博主“花市暂得楼”(本名梁晓新)在微博中贴出一则声讨博文,直言某陶瓷艺术馆的成立是“国宝帮新一波队形来袭,居然连浙江师范大学都无奈被沦陷。国家教育公信力惨变利益集团的政治资本。”引发收藏圈对“国宝帮”的一片质疑。
2011年在北京的一场拍卖会上,“汉代青黄玉龙凤纹化妆台(含坐凳)”以1.8亿元起拍,最终以2.2亿元成交。网民和专家均质疑此物件的真实性。最终调查得知,“汉代玉凳”,是江苏邳州运河镇向阳村老虎玉器店老板赵军根据明代老件由其工人仿造组装的,2010年作为工艺品以260万的价格卖出。
2011年,富商谢根荣为了骗到银行贷款,用零散玉片穿起了假“金缕玉衣”,并请了五位国内文物界“泰斗级”专家,集体鉴定其为“罕世珍品”,并给出24亿元的估价。谢以此向银行骗贷7亿元,最终银行的5.4亿元打了水漂。
除此之外,据西风在《国宝帮的“有据打假”和“无据打假”谬论》一文中介绍,“国宝帮”运作的“大项目”还有2006年上海师范大学(赝品)展、上海国际元青花论坛(赝品)联展(数届)、汶川地震捐献(赝品)国宝展、上海南汇博物馆“迎世博”国宝(赝品)大联展、台湾花莲两岸国宝(赝品)大联展、冀宝斋联合鉴定翻案专家团、某会堂挺进国宝(赝品)动员展、某礼堂民间国宝(赝品)保护座谈大会等,当然小型的各种研讨会和展览会及动员会无计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