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汪建伟:我们必须要面对一个更大的现实

时间:2023年01月17日 作者:于奇赫 来源:凤凰艺术
今天要谈一谈扁平性
 
 
汪建伟认为作为哲学语汇的“扁平”,直接涉及到我们今天面对的普遍性的困境,即分类学的世界。他认为分类学假定了这个世界的实体是被分配在数量有限、清楚,而又完全不同的框架中的。而分类学思维会导致人们只有在一个类型化的框架里才能讨论一个对象,而不能直面对象。
 
 
▲ 涌现No.10,布面油画,250×180cm,汪建伟,2021
 
 
“比如说我们谈到原子,我们很快想到这是个物理的东西,但是没有想到它在我们身上;那么生物学直接就告诉你,原子这个东西在你身上,每一年会有90%以上的东西会更换。分类学会帮助人们梳理出了一个很秩序井然的世界,但是这种所谓的‘清晰’是虚假的。分类学制造的结果就是,人们总是感觉到这种归属比另一个归属区更重要。那么,我们实际上最先失去的,就是真正的自由。”汪建伟说道。
 
 
 
▲ 涌现No.14,布面油画,150×115cm,汪建伟,2022
 
 
“扁平性”实际上是一种世界观的问题。汪建伟的艺术试图将观众从原有的知识分类管理系统里解放出来,让人们置身于更大的事物之间,而且不是由知识分类给人们规训的事物秩序当中。“今天一切的知识,科学、哲学和艺术其实都交给了事物的起点,就是说我们必须要回到对象本身,也就是我所谈的‘扁平性’。哈曼强调在通常情况下,对象并不是最先出现在我们意识里的。”
 
 
 
▲ 展览“涌现”现场
 
 
“其实我们认为我们看的对象,比如说一棵树、一个石头,是我们用了关于石头和树的知识,它们才存在。但是哈曼说的真正的存在,就是无论我们意识还是没有意识到,都存在这样的一个事实。而这些事实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这就有了拉图尔所说的行动者网络理论,以及他提到的微生物是社会的一份子,因为传统的社会学、人类学包括政治学,他们在一个分类学的理论框架下在谈人和社会,那么好像这个人这个社会和这个世界就是人类各种关系的总和。” 汪建伟说道。
 
 
 
▲ 涌现No.9,布面油画,187×250cm,汪建伟,2022
 
 
让我们从抽象的哲学观念回到艺术家的作品上,我认为汪建伟近年来作品的意义恰恰在于它们怪异形态所引发的“惊异”:不论是雕塑还是绘画,观众看过之后都是一头雾水,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它们是怎样从艺术家的工作中“涌现”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形象似乎不存在于日常生活。
 
 
 
 
▲ 涌现No.6,综合媒介—铸铝,氟碳漆,125L×55W×50Hcm,汪建伟,2022
 
 
 
汪建伟所倡导的观念“扁平性”对于人类社会来说,带有一种平等的民主意味,并且为人类提供了一种“共生”的思维与自然相处。但是,现实中的人类世界显然不具有“扁平性”,例如被人们给予扁平希望的互联网也是充满着复杂的立体结构:鲜明的等级、权力的限制与分明的界限。美国著名法学家劳伦斯·莱斯格(Laurence Lessig)在《代码2.0》中形容网络是“一个被完美规制的世界”。因此,汪建伟的三场展览,为观众展现了一个难以抵达的“扁平乌托邦”。
 
责任编辑:杨晓艳去阿特首页
我来说两句>>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合作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