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汪建伟:我们必须要面对一个更大的现实

时间:2023年01月17日 作者:于奇赫 来源:凤凰艺术
生命体在共生中进化
 
 
《涌现 No.16》中出现了松树、羊羔和大象的形象,我们现在知道这些形象是扁平的,它们彼此之间没有关联性。但是生命之间的形态客观上存在差异,那么这些不同形态的生命体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对此,汪建伟从媒介的角度入手谈论这个问题:“有的人对麦克卢汉那句著名的话存在一种误解,就是‘媒介及信息’。实际上这句话所的意思是媒介包含了其他媒介,就是它也可以重新组合其他的媒介,包括形象与形象之间。” 
 
 
▲ 涌现No.16,布面油画,250×185cm,汪建伟,2022
 
 
在汪建伟看来,绘画中的形象与形象之间,实际上是在相互改造。而且这种改造相互之间有吞噬,这个就涉及到“共生进化”的概念。“绘画上出现的任何一个形象,无论是一个真实的或者是虚构的,都应该是一个独立的。它们已经存在于这个世界里,不需要我们从其他的知识或者赋予它一种历史,或者是从现实里借来一点内容它才会有意义,实际上这就是共生进化新的美学的核心。我觉得所有的对象都是平等的,不是说我们把它放在我们的关注里才产生意义。”汪建伟说道。
 
 
▲ 展览“涌现”现场
 
 
汪建伟所谈到“共生”概念源自于美国生物学家林恩·马古利斯(Lynn Margulis),她早在上世纪70年出版的《真核细胞的起源》中认为所有生物都是一种共生进化的关系。这个理论的创新性意义在于反对了生物进化论学说的“物竞天择”,生命之间不存在竞争的关系,而是共生的关系。
 
 
 
▲ 涌现 No.7,综合媒介-不锈钢,木材,硝基漆,200L 80W×240Hcm,汪建伟,2022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展览中的所有绘画、雕塑与装置都是敞开且舒展的,它们的存在是不需要被质的。而反观近年来年轻人经常谈及“内卷”这个概念就显得是那样的滑稽,带有一种无意义的竞争。而这也是上文提到的汪建伟的艺术是为观众展现了一个难以抵达的“扁平乌托邦”,因为无数的知识垄断与各类规训正在形成,并且对于当下的现实来说视角已经变得越来越局限、狭窄,每一个个体难以进行“自我陌生化”,而这也是很多观众看到汪建伟近作的感受。而如果观众加入了艺术家所说的“新的集合体”后,看到事物的视角就会发生一个新的变化。
 
 
 
▲ 展览现场《涌现No.4》
 
 
“我觉得今天所有的东西,它已经不再是一个生物意义上的、细胞和细胞以外的实体产生相互吞噬,而且产生了新的实体,包括它已经变成一个更大范围里的一个共生,政治、艺术都是这样,共生进化。”汪建伟说道。展览“行于泥浆”即是这个概念的直接反映,即5.3亿年前所有的生命细胞都面临氧气的“追杀”,只能为了生存躲进缺氧的泥浆里。
 
 
 
▲ 涌现No.15,布面油画,148×180cm,汪建伟,2022
 
 
汪建伟谈到的作为“共生”(symbiosis)的泥浆,当它在当下需要覆盖我们的时候,或许还需要进行审视,否则“共生”的结果就是一丘之貉、近墨者黑。而汪建伟对于人类所面临的危机所展现出的思考,无疑是十分有益的,艺术家希望人类能够继续平等地进化。 
 
 
责任编辑:杨晓艳去阿特首页
我来说两句>>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合作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