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资讯

书画市场“阴谋”重重 畸形链条相互利用

时间:2013.07.30 来源: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红衣罗汉》 范扬 作

 


 

《敬亭秋》 傅抱石 作

  

  长久以来,在人们的概念中,画家就是和纸、墨、笔、砚打交道,销售画作应是经纪人和市场之间的交易。然而在国内书画界,经纪人制度还在摸索当中,因此销售画作的任务也多落到了艺术家本人和助手及相关人员的身上了。他们之间没有太多的契约精神,同时又存在着巨大的利益链条,画家依靠所谓的“经纪人”做价格,而“经纪人”则靠画家生存,这中间必然存在相对的“阴谋”。

 

  藏市调查

  书画收藏中陷阱重重

 

  “在苏州,通过经纪人来销售画作的艺术家不超过两成”!苏州画廊协会会长包铭山在公开场合表示,此言一出引起了笔者的关注,因为仅从拍卖市场上来看,任何一家中型拍卖公司的当代字画绝不少于400件,成交金额甚至会高达上亿元,而这背后的委托方到底是谁?换言之,是谁在操控着当代画家的价格?

 

  舆论的目光过多地关注在拍场上一掷千金的大佬,不单单是他们出手阔绰,还在于他们对于画家的运作能力上,一送一拍的功夫。他们成功地策划了艺术家们在市场上的价格高升,但是在一级市场上,尤其是刚从画家工作室出来的作品,是如何一步步地推向市场的。而更让人关注的是,是什么人有这么大的能力,可以在一个艺术家作品专场中掺杂伪作?而这不得不从艺术家身边最亲近的人说起。

 

  在北京的一家老牌拍卖公司的秋拍中,通常会有一些当代画家的专场,全场数量在三十余张左右,一眼看过去风格迥异,注释中也极尽可能地说明这是某某画家各个时期的代表作,事实则是画作质量参差不齐,甚至是伪作。对于这种情况,难道拍卖行业务人员没有辨别能力吗?难道艺术家本人能够容忍吗?笔者从该拍卖行的一位知情人士那里得知,这其实就是一个相互欺瞒的游戏。一般一个艺术家专场中绝大部分是真品,只是真品中包括部分的普品,而剩下的一部分则是一些老客户硬塞进来的,就是所谓的鱼目混珠,通常这些客户都和拍卖公司有密切的合作,碍于情面,拍卖公司也会塞一些伪作进去,因为对于拍卖公司而言,拍品能够流通才是王道。

 

  一眼假的伪作上拍,画家不会有异议吗?当笔者表示疑问时,这位知情人士笑着说,画家怎么可能看完所有的作品,尤其是一些二线的画家,想要上拍还来不及呢,怎么可能和拍卖公司发生这种矛盾。再者,有些不负责任的拍卖公司更为瞒天过海,画家甚至之前不知道有这些伪作上拍,图录出来之后也不会太多的关注,而拍卖公司又打着某某画家专场的旗号,买家自然不会再怀疑了。在这令人咋舌的游戏中,我们不仅惊讶于他们之间的这种有序合作,当笔者问及这些专场策划一般是谁来主导时,这位知情人士的话就更是让人惊呆,“只要是能够接触到画家画作的人,尤其是一些画家的助手,还有相关的行业人员,包括外围的销售人员等等,他们一般都会做这种专场的策划”,而次品和伪作也多是出自这些人之手。

 

  笔会作品是艺术家最容易被私下交易的作品,笔会性质的作品多数是出于艺术家的赠送。大小展览上,总是会有一些人四处找艺术家求一幅“墨宝”,这些人员中多是一些艺术行业类的媒体人。这些笔会性质的作品,正规拍卖公司是不会上拍的,而如何能做到高价上拍,就是四处托关系塞到该画家的专场拍卖中去,这样很轻松地一张笔会性质的次品就流入到市场中了。

责任编辑:郭敬满去阿特首页
我来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合作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