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大“蛮”之才——论石虎

时间:2013年09月24日 作者:陈孝信 来源:阿特网

 再例如“蛮想”,既是通常所说的画面组织,整合和建构能力。这也是我个人特别欣赏石虎的理由。我认为,他具备了一个大画家才可能具备的超平寻常的组织、整合和建构能力。虽然在总体思路上,他采取的是百年以来先贤们所创立的“中西融汇、兼收并蓄”、“古今中外、溶于一炉”的办法,即不算前卫,更无所谓观念不观念。但是他却能常常做到信手掂来,妙合自然而鲜露痕迹。如在《紫情》中,他将西方古典的写实方法与中国传统的意笔做了巧妙的嫁接,亦庄亦谐,相映成趣;又如在《家冠》中,他将西方的抽象构成加立体派的方法与中国古代的壁画设色,散点透视做了综合处理,画面的章法严谨而又不失活泼轻松、生动有致。再如《乳颜》,既有立体派的诡异多变,又有中国民间皮影艺术摄人心魂的效果,在造型上更是显得别具一格;还如《粤月》等许多人体作品都在写意与写实两个方向上做减法,但却又收到了一种“加法”的效果(造型相对圆满,却又相对空灵,故而余韵不绝)。更有一些巨制,既是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又突出了某一种方法的主导作用,从而控制住了画面的全局,收到了浑然一体的艺术效果。在这一点上,《玄腾》,显得尤其突出(这是一副寓意深刻的巨制,体现了“东方巨龙”自强不息的主题。画面的图式建构是以立体派手法为主导,并采用了由中心向四周辐射的构图方式,有力地突出了中心符号的象征性作用,且使整个画面产生了一种凝聚力。色调上的相对统一,则对整个画面起到了强有力的烘托作用)。

  “蛮构”的另一突出表现是石虎总能将表面上支离破碎、杂乱无章的各种元素,诸如人物的肢体,还有色块、线条、符号、肌理、图底处理、画面切割等等,如今都已被艺术家强有力地调动了起来,组织了起来,既能一一地发挥每一个元素自身的独立作用,做到了局部效果的深入和丰富,又能在整体上达到龙脉贯通、一气呵成、有条不紊和九九归一。这在具体处理上,有着很大的难度,也往往是考验艺术家理性和直觉这二者之间能否统一的关键点。可这偏偏就成了石虎的一大特长。举例说,《玄腾》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前文已作分析)。又如《神梦》,它“以绚丽之色彩编织宏伟之神梦,造像亿万国人文明之神聚”(石虎语)。画面上的每一个局部都是相对独立的小单元,且表现的手法不一,难免会显得“杂乱无章”,可以由于画面中心有一个金字塔式的稳定性图式,便使得整个画面显得聚而不散,散而不乱。也有的巨制是以段落为单元,起伏变化。相互连缀为一体的,如《坤梦图》。总之,他几乎就是“韩信将兵——多多益善”。这一点,委实令人责责称奇。

  还有一点,同样是十分突出:密体。他的巨制,几乎都是采用了密体。密密匝匝、重重叠叠、错综复杂、密不透风——这无疑都是画图上的一条奇险小路,不知挡住了多少来着,甚至有人视之为危途而少有问津。石虎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的巨制繁到极点,却又分明是虚灵有致;繁密又不感到堵得慌,而是一种目不暇接的丰富性。

  由上述几点考察已能说明一个问题:石虎之所以能在当今画坛上独树一帜,并显得卓尔不群,便是得益于他的这几个“蛮”字。

  老子有言:道,可道,非常道,艺术上的“蛮”,合乎“非常道”之“道”。从这个角度上来看艺术,小“蛮”可有小成,大“蛮”则有大成。倘若始终都不敢沾上一个“蛮”字,恐怕就只能是一无所获。

  在中华大地上,倘能崛起一大批石虎这样敢于的大“蛮”才,复兴我中华艺术之“蛮梦”(石虎语),又何愁不能圆?!

责任编辑:薛路路去阿特首页
我来说两句>>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合作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