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日本成中国收藏家捡漏宝地

时间:2015年11月17日 作者: 来源:广州日报

    近日,有报道称,日本拍卖行业成交总额节节攀升,因为“货多价低”,这几年已经成为中国藏家海外捡漏的“宝地”,值得关注。

 

    实际情况真的是这样吗?如果日本真是捡漏“宝地”,那这波热潮又能持续多久?日本所藏中国文物珍品主要是什么?藏家前往“淘宝”,又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就此,记者采访了对日本艺术品市场了然于心的众位业界专家。

 

藏家冯毅从日本藏家手中获得的唐代“海兽葡萄镜”

 

吴作人 《母与子》(中国画)

 

    确有好东西 价格普遍低

 

    众所周知,由于历史原因,日本所藏中国文物艺术品不胜其数。单就古画而言,据统计,流失海外的达2.3万件,其中有1/3在日本。而近年来,日本民间所有的中国文物艺术品,确实有不少已经回流。像黄庭坚的《砥柱铭》,此前就是日本有邻馆所收,几年前被中国台湾地区的藏家高价购得,引发了一番热议。

 

    经常行走日本的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董国强表示,国内几大知名拍卖公司,每年春秋两季都会到日本征集。因为日本从唐代开始就跟中国有密切往来,他们对文物艺术品也一直心怀敬畏,在保护、存放上做得很好。就他所知,日本所藏的宋元明时期的瓷器、元明时期的漆器,量非常大,而且品相很好。除了中国古代书画,中国近现代名家书画,日本也多。譬如张大千曾经在日本生活过,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吴作人、齐白石等人的作品,也大量流到日本。改革开放以后,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日本的百货公司像高岛屋、西武百货等,也给中国画家办过不少展览,作品直接销售。我们能看到很多权威出版物,像李可染展览画集、林风眠展览画册,都是当时结集出版的。

 

    “历史上,日本一直很崇尚中国文化,但自‘二战’以后,他们的国策转为‘脱亚入欧’,到今天已经执行70年了,因此中国文化在日本的影响日益减退,喜欢中国文化的日本人也越来越少了。不要说日本的年轻一代,就是现在50岁左右的日本人,他们和中国文化也已经有较大隔阂了。所以,不少日本人愿意将先人留下来的中国文物艺术品拿出来拍卖。在他们眼里,这些东西已经不具备欣赏性和收藏意义,而且由于他们看不懂,又不是自己花钱买下的,无需成本,在价值认定上会有所偏差。一件价值50万元的东西,你跟他说底价10万元上拍,他通常也会很乐意拿出来,所以,价低是比较普遍的。”

 

    上海泓盛拍卖有限公司一高管也表示,由于这些年来日本的经济不太好,藏家后代中的确有不少人愿意将家传的中国文物艺术品转手。

 

    热爱收藏的艺术评论家石建邦告诉记者,两三年前,他在京都参加过一个东寺的跳蚤市场,确实淘到了一些物美价廉的日本“旧货”。“当时我带回了两把老铁壶,每把折合人民币也就几百元,虽然没有‘龙文堂’等名号,但在大陆往往要卖到几千元到上万元一把。还有一件上世纪60年代日本某位工艺大师做的铁花瓶,非常好,还有签名,就更便宜了。”而今年春节,石建邦在日本的鸠居堂(类似国内的朵云轩、荣宝斋等老字号,主做文房四宝)还买到了一方有清代篆刻家刻款的砚台,和国内市面上的清代砚台相比较,不仅品相好,而且价位只有国内的三分之一左右。

责任编辑:韩杰去阿特首页
我来说两句>>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合作媒体 >>